绿摆杨枝生白烟,茅堂深掩半溪边。
二年踏雪燕台畔,辜负梅花月影眠。
绿摆杨枝生白烟,茅堂深掩半溪边。
二年踏雪燕台畔,辜负梅花月影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绿摆杨枝生白烟"写出了春天杨树枝头新绿摇曳,轻烟袅袅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茅堂深掩半溪边"则进一步描绘了茅草屋隐藏在小溪旁,环境幽深,远离尘嚣,显得恬静而隐逸。
诗人回忆起"二年踏雪燕台畔",暗示着过去在燕台(可能指某知名之地)度过的冬季,那时雪花纷飞,他或许曾在此欣赏过梅花傲霜开放的美景。然而,"辜负梅花月影眠"表达了遗憾之情,诗人似乎因为未能在月光下与梅花共眠,错过了与自然美景深深交融的时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留恋,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惋惜。吴历作为清代画家,此诗也可能是他观赏画作时的心境写照,将画中的意境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长啸蹑高寒,回首万山,空翠零乱。
渺渺清秋,与斜阳天远。
引光禄、清吟兴动,忆龙山、旧游梦断。
夹衣初试,破帽多情,自笑霜蓬短。
黄花长好在,一俯仰、节物惊换。
紫蟹青橙,觅东篱幽伴。
感今古、风凄霜冷,想关河、烟昏月淡。
举杯相属,殷勤更把茱萸看。
卷帘酒醒,怕无言、慵理残妆啼粉。
记绾同心双绣带,珠箔青楼花满。
琢玉传情,断金订约,总是愁根本。
谁知薄幸,肯于长处寻短。
旧日掌上芙蓉,新来成刺,变却风流眼。
自信华年风度在,未怕香红春晚。
恩不相酬,怨难重合,往事冰澌泮。
分明诀绝,股钗还我一半。
寒宽一雁落。
正万里相思,被渠惊觉。
春风字字吹香雪,唤起西湖盟约。
当时醉处,仿佛记、青楼珠箔。
又不是,南国花迟,徘徊酒边慵酌。
家山月色依然,想竹外横枝,玉明冰薄。
而今话昨。
空对景、怅望美人天角。
清尊淡薄。
便翠羽、殷勤难托。
休品入、三叠琴心,教人瘦却。
静寿先生,笑傲四并,醉眠孄窝。
甚一枰棋壤,掉头不顾,同舟风紧,袖手高歌。
太白词华,更生忠愤,为问山林老得麽。
须知道,有淮碑未作,浯石当磨。
年来君子无多。
试屈指、如公能几何。
况刍荛公论,新曾推许,冕旒异眷,行见搜罗。
泽润生民,洗清兵甲,待挽钱塘江上波。
功名就,访蟠桃把玩,铜狄摩挲。
淮海波澄,湛桂影、半规凉月。
又还是、中秋相近,垂弧时节。
纶诰飞来宸眷重,彩衣著处慈颜悦。
注紫清、花露入瑶卮,琼香滑。
挥羽扇,持旄钺。
鲸海浪,阴山雪。
看威声到处,遐冲都折。
沙溪远标铜柱界,关河尽补金瓯缺。
庆君臣、千载会风云,看伊说。
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
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
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
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
谁道洞门无锁。
翠苔藓、何曾踏破。
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
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
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