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苦啼鹃,堂空去燕,断肠人正悲秋。
素柰横簪,云鬟无限清愁。
花阴暗怯金铃报,诉心情、鹦母前头。
待句留、江渚潮深,莫放行舟。
天涯岂料惊风鹤,念绿杨城郭,遽赋离忧。
镜槛琴台,黯然一别妆楼。
玉溪底事添惆怅,又无端、锦瑟成讴。
绮窗幽、凉雨潇潇,怕上帘钩。
月苦啼鹃,堂空去燕,断肠人正悲秋。
素柰横簪,云鬟无限清愁。
花阴暗怯金铃报,诉心情、鹦母前头。
待句留、江渚潮深,莫放行舟。
天涯岂料惊风鹤,念绿杨城郭,遽赋离忧。
镜槛琴台,黯然一别妆楼。
玉溪底事添惆怅,又无端、锦瑟成讴。
绮窗幽、凉雨潇潇,怕上帘钩。
这首《高阳台》由清代诗人张景祁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秋日离别的凄美画面。
开篇“月苦啼鹃”,以月之苦、鹃之啼渲染出一种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接着“堂空去燕,断肠人正悲秋”,进一步强化了离别与秋天带来的哀愁情绪,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中。
“素柰横簪,云鬟无限清愁”两句,通过女子的装扮和神情,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花阴暗怯金铃报,诉心情、鹦母前头”,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金铃在花阴下轻声细语,仿佛在替主人公传达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情感,而鹦鹉则在场,见证着这一切,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待句留、江渚潮深,莫放行舟”,表达了主人公对离人的不舍与挽留之情,希望时间能够停留,不让离别成为现实,充满了深情与无奈。
“天涯岂料惊风鹤,念绿杨城郭,遽赋离忧”,将离别的场景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暗示了离别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丧失,更是对远方、对未知世界的担忧与恐惧。
“镜槛琴台,黯然一别妆楼”,通过具体的物象,如镜、琴、妆楼,展现了离别后环境的冷清与寂寥,以及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玉溪底事添惆怅,又无端、锦瑟成讴”,以玉溪和锦瑟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锦瑟的歌声似乎成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哀叹。
最后,“绮窗幽、凉雨潇潇,怕上帘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面对离别后的凄凉景象,害怕触碰那些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物品,体现了深深的不舍与痛苦。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