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山痕略有烟遮。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
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
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山痕略有烟遮。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
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
这首《高阳台·春初泛西湖》描绘了诗人泛舟西湖,回溯往昔,感受春初西湖的美景与变化,以及对故乡和离家生活的感慨。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融。
开头“拨棹中流,来寻旧梦”,诗人乘船于湖心,寻找往日的记忆,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氛围。接着“山痕略有烟遮”描绘了山峦在薄雾中的朦胧美,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归,对西湖春景的怀念之情。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两句,以低垂的树枝随风转动,暗示时光流逝,诗人自己却远在他乡,表达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预示着归来时可能物是人非,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下片“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女子在邻船弹唱琵琶,其身影映衬在水中,增添了西湖夜晚的浪漫与宁静。“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长期离家的疲惫与无奈。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表现了诗人想要借酒浇愁,但豪情已被岁月消磨。“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则是诗人决定返回,趁着天色未晚,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不舍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西湖春景的深情回忆,以及对故乡和离家生活的复杂情感,充满了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