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疾足讵容休,政是嘶风抹电秋。
小复低回从吏隐,未应拘窘叹官囚。
声名甫逐涛江起,魂梦空随沁水流。
一顾即看逢伯乐,直须昼绣问刀头。
长途疾足讵容休,政是嘶风抹电秋。
小复低回从吏隐,未应拘窘叹官囚。
声名甫逐涛江起,魂梦空随沁水流。
一顾即看逢伯乐,直须昼绣问刀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政治动荡时期的无奈与困顿。起始两句“长途疾足讵容休,政是嘶风抹电秋”表达了诗人对于外出奔波、急于求成的心情,以及对时局变化迅速、不稳定的感慨。
接着,“小复低回从吏隐,未应拘窘叹官囚”则透露出诗人不得志、在官场中感到束缚与压抑的苦闷。这里“小复”可能指的是暂时归来或者是微小的复权机会,“吏隐”暗示着官场中的隐患和不为人知的危险。
“声名甫逐涛江起,魂梦空随沁水流”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内心世界与现实环境的脱节。这里的“声名”指的是个人的名誉和地位,而“魂梦”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
最后,“一顾即看逢伯乐,直须昼绣问刀头”两句,似乎是在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态。这里的“逢伯乐”可能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象征,而“昼绣”和“刀头”则给人以时间紧迫、决断时刻已经到来的紧张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士人内心世界的描写,反映了宋末元初政治动荡、社会不安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无力感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