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相识有遗予以紫石砚者谓是下岩石名曰玉斗予自湖南再转之岭畏行李重滞旧所用委弃不存正以无砚为窘得之喜甚且爱其名捧而戏之曰亚父后尔尚无恙耶为赋此》
《相识有遗予以紫石砚者谓是下岩石名曰玉斗予自湖南再转之岭畏行李重滞旧所用委弃不存正以无砚为窘得之喜甚且爱其名捧而戏之曰亚父后尔尚无恙耶为赋此》全文
宋 / 郑刚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眼如鸲鹆色如肝,此语传闻谩有年。

李观匣中方念往,范增撞后岂知全。

临池欲试曾亲滴,把墨重看未忍研。

何幸却同郴笔句,贮云含雾到封川。

(0)
翻译
眼睛像鸲鹆(一种鸟)的颜色,皮肤如肝脏般深沉,这样的描述流传已久。
李观(人名)在盒中怀念过去,范增(《史记》中的人物)事后的悔悟又怎能预知一切。
他曾亲自在砚池边尝试,看着墨块不舍研磨。
能与郴州(地名)的名笔相提并论,实属幸运,期待它的墨迹如云雾般飘逸到封川(地名)。
注释
鸲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羽毛黑色,眼睛鲜艳。
谩:空、徒然。
李观:诗中人物,具体身份未知。
范增:《史记》中项羽的谋士,此处可能象征性地表达后悔之意。
亲滴:亲自研磨墨水。
封川:地名,诗中用来形容墨迹的去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题为《紫石砚戏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得到一块名为“玉斗”的紫色石砚,这砚台据说出自下岩石,因其珍贵而被赠予。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湖南辗转,因行李繁重而舍弃了原来的砚台,如今得到这块砚,感到十分欣喜。他戏称砚台为“亚父”,表达了对砚台的喜爱,并借此机会抒发感慨,感叹物换星移,砚台犹在,而旧时人事已非。

诗的首联“眼如鸲鹆色如肝”形象地描绘了砚台的颜色和形状,可能是指砚台的色泽深沉,犹如鸲鹆的眼睛或肝脏。颔联通过李观和范增的故事,暗示砚台虽经辗转,但仍然完好,如同范增在鸿门宴后的命运转折。颈联写诗人亲自试砚,珍惜地把玩,不忍心研磨,表现了他对砚台的珍视。尾联则以“何幸却同郴笔句”表达庆幸之情,将砚台与历史上著名的“郴江笔”相提并论,寓意其品质非凡。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砚台这一小小的物品,寄寓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作者介绍
郑刚中

郑刚中
朝代:宋   字:亨仲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生辰:1088年—1154年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沈少卿南归·其一

玉旨朝来下赤墀,遽传骑马发京师。

崇文门外官亭柳,卧病无由赠一枝。

(0)

夜雨

四畔喧呼寝不宁,萧萧风雨夜三更。

体寒衣温皆同趣,气叹声嗟共一情。

(0)

黎谕德以梅花索题赠乃侄归·其二

竹林二阮共襟期,晏岁京华怆别离。

归到南州倚琼树,定因驿使寄相思。

(0)

题高教授写竹·其一

钱塘好易悟精微,讲说图书众所推。

尘掩韦编今寂寞,惟因写竹见丰仪。

(0)

从子鹓以其兄相之丧及妻子归故乡因示三绝句·其三

怜尔驱驰重急难,荒原风雨鹡鸰寒。

孤儿寡妇堪愁绝,好与殷勤别意看。

(0)

题梅寄友人

冰霜同是岁寒心,回首江南间阔深。

尚有风流何逊在,水边篱落待重寻。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