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赋才三里,邑居未百家。
走往问官吏,迎送礼何差。
今年河口决,县令沉水涯。
一尉久不补,广文署坐衙。
有民如鸟兽,何况少菽麻。
念此清盛时,地复近京华。
乃令不学人,等官如泥沙。
哀此妇子困,彼死将谁嗟。
中夕念东南,河患遍潦洼。
将毋同此邑,而又万里遐。
心魂伤谡谡,注目寒原花。
邑赋才三里,邑居未百家。
走往问官吏,迎送礼何差。
今年河口决,县令沉水涯。
一尉久不补,广文署坐衙。
有民如鸟兽,何况少菽麻。
念此清盛时,地复近京华。
乃令不学人,等官如泥沙。
哀此妇子困,彼死将谁嗟。
中夕念东南,河患遍潦洼。
将毋同此邑,而又万里遐。
心魂伤谡谡,注目寒原花。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兴济县的深切关怀与忧虑。开篇以“邑赋才三里,邑居未百家”点出兴济县的规模之小,人口稀少,随后通过“走往问官吏,迎送礼何差”描绘了县内官民之间的礼仪差异,反映出地方治理的不均等。
接着,“今年河口决,县令沉水涯”一句,直接揭示了兴济县面临的严重问题——河口决堤,导致县令甚至因救援而牺牲,凸显了自然灾害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紧接着,“一尉久不补,广文署坐衙”描述了官职空缺和官员怠政的情况,进一步揭示了地方治理的困境。
“有民如鸟兽,何况少菽麻”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百姓生活的艰难,粮食短缺,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念此清盛时,地复近京华”,作者感慨于国家盛世却仍有如此偏远之地受苦,表达了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呼唤。
“乃令不学人,等官如泥沙”则表达了对官僚体系中不学无术、平庸之辈占据高位的不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最后,“哀此妇子困,彼死将谁嗟”表达了对妇孺之苦的同情,以及对逝者的哀悼,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中夕念东南,河患遍潦洼。将毋同此邑,而又万里遐”则表达了对东南地区同样遭受洪水灾害的担忧,以及对更遥远地区可能遭遇相似困境的忧虑,展现了作者超越地域的广阔视野和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
“心魂伤谡谡,注目寒原花”以景结情,通过描绘夜晚寂静、寒冷的原野上开放的花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与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