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谓茶毗速,龛前一怆情。
空留尊宿貌,难问小师名。
骨已迎归塔,衣多唱入城。
百年如此过,何异不曾生。
岂谓茶毗速,龛前一怆情。
空留尊宿貌,难问小师名。
骨已迎归塔,衣多唱入城。
百年如此过,何异不曾生。
此诗描绘了一位长老辞世后的凄凉情景。"岂谓茶毗速,龛前一怆情"表达了对逝者匆忙离去的不舍和哀伤之情,茶毗即是古代佛教中火化遗体的仪式,龛则是埋骨之地。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细节,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
"空留尊宿貌,难问小师名"一句,则表达了对逝者形象依旧而其名未能流传的哀叹。尊宿指的是逝者的旧居或遗容,小师则可能是对逝者的一种敬称。
接下来的"骨已迎归塔,衣多唱入城"更进一步描绘了逝者遗体被安置于塔中的情形,而其遗物却被人们争相占有,带回家中。这里的"塔"通常指的是僧人的墓塔,而"衣多"则可能是指佛教僧侣所穿之服。
最后两句"百年如此过,何异不曾生"则是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这番描述,表达了对逝者以及一切生命短暂易逝的感伤,以及对时间流逝带来的空寂感受。
整首诗语言简约而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沉思。通过对逝者生前情景的回忆和对其离世后遗物处理方式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寄托哀伤的情感世界。
浓枝孕绿。乍崖树早凉,偷送奇馥。
影逐冰轮,渐满翠峰卅六。
中庭露白栖鸦冷,逗西风、珠泪难掬。
绛云飞尽,孀娥怨起,暗魂销足。漫忆延秋旧屋。
散半亩香尘,吹碎黄玉。双泛茶瓯,钗朵看攒金粟。
而今羞问天涯月,伴青瓷、空画凉烛。
小山人老,灵波殿远,信沉幽谷。
云红作壁,水绿摇天,凭栏晚阴客寂。
万叶扶花,薜萝衣都被露华吹湿。
唐时皓月,浑抹出西湖卵色。
冷处却输鱼翠,占秋影,先偷得。
年年亭上,载酒人坐,乱香心苦似莲菂。
往日吴娃袜罗边,多恐战时尘接。
休弹宝瑟,谁惜湘灵仙路窄。
醉扫碧苔碑上字,还等崔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