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重日华明,鸣梢过遂城。
寒村烟霭合,野景画图横。
民气虽非馑,秋收底觉盈。
劳劳常廑念,米价几时平。
霜重日华明,鸣梢过遂城。
寒村烟霭合,野景画图横。
民气虽非馑,秋收底觉盈。
劳劳常廑念,米价几时平。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经过安肃县时所见的冬日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霜重日明、枝梢轻摇、村落烟霭、田野如画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
首句“霜重日华明”点明了季节与时间,霜的厚重衬托出阳光的明亮,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鸣梢过遂城”一句,通过枝梢的轻响,引出了诗人所经过的城市,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寒村烟霭合,野景画图横”两句,将视线从城市转向乡村,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村庄隐约的冬日乡村图景,与前文的“画图横”相呼应,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民气虽非馑,秋收底觉盈”则转而关注民生,虽然不是饥荒之年,但秋收的景象却显得丰盈,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
最后,“劳劳常廑念,米价几时平”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以及对物价稳定的期盼,体现了其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畴昔抱微尚,五岳志窥寻。
絷身清切禁,安得谐夙心。
恭承帝嘉命,群藩展玉琛。
炎方鬯历访,因获散冲襟。
遂越三湘浦,亦涉衡阳浔。
驾言谒灵岳,清斋秉严忱。
霾阴豁幽巘,朝景耀阳林。
长松三十里,夹阔摇疏森。
微飙下曲崦,萧飒竽籁吟。
危阙耸霄汉,朱碧澄堂阴。
群峰俨翔会,紫翠纷升沉。
圣人握元化,峙流序高深。
皇皇朱鸟祀,秩礼崇古今。
惟德理南讹,长养参调斟。
再拜盼庭庑,肃穆怀居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