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丝不挂袈裟旧,放过玄机此再来。
五十还教更五十,莲花岁岁腊前开。
寸丝不挂袈裟旧,放过玄机此再来。
五十还教更五十,莲花岁岁腊前开。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智慧。
“寸丝不挂袈裟旧”,开篇即以“寸丝不挂”这一禅语,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精神上的彻底解脱与自由,如同脱去袈裟,不再受外物束缚,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自在境界。“袈裟旧”则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辛,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放过玄机此再来”,进一步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重要观念——“放下”。在禅宗中,“玄机”常指深奥微妙的道理或法则,此处强调的是修行者需要放下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束缚,更是心中的执念与疑惑,只有如此,才能再次领悟生命的真谛,开启新的修行之旅。
“五十还教更五十”,这句诗以数字“五十”作为象征,可能暗指人生或修行中的一个阶段或成就。它传达了一种循环往复、不断精进的理念,即无论达到何种成就,都应保持谦逊与持续努力的态度,因为修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一次的“五十”都是新的起点,都需要重新开始,不断超越自我。
“莲花岁岁腊前开”,以莲花作为象征,莲花在佛教中常被看作是纯洁、清净和解脱的象征。这句诗寓意着修行者如莲花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断地净化自我,最终在人生的寒冬(腊月)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展现出内在的美丽与智慧。这里的“岁岁”强调了时间的累积与坚持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内心的觉醒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富有禅意的语言,探讨了修行的本质、过程与目标,鼓励人们在追求精神自由与生命意义的道路上,保持谦逊、坚持与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维扬禹疆,厥壤维沃。尔服尔耕,贻我嘉谷。
翼翼冷风,自南自东。侯顺侯?,岁聿屡丰。
有稻有稌,有?有穱。我庾既崇,如山斯岳。
先民是遗,匪予是能。擪籥吹诗,用荐厥声。
厥声洋洋,式歌且咏。锡庆自农,畴敢弗敬。
八音各殊器,可贵在丝属。
弦歌皆雅调,清庙特于穆。
斯人久已逝,唱咏不可续。
似闻汉中叶,犹传鹿鸣曲。
旧谱今尽非,虚声以相逐。
琵琶马上啼,箜篌水中哭。
弛张异所宜,弦高哀响促。
庶子一洗之,高弹继遗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