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蜃气晓霏微,竹色波光碧四围。
冕服三朝留直骨,文章千载握灵玑。
箫声月下成今古,鹤梦人间有是非。
前世德云谁更问,怀仙孤屿憺忘归。
烟笼蜃气晓霏微,竹色波光碧四围。
冕服三朝留直骨,文章千载握灵玑。
箫声月下成今古,鹤梦人间有是非。
前世德云谁更问,怀仙孤屿憺忘归。
这首诗描绘了小金山东坡祠的景致与氛围,充满了历史的沉淀与人文的韵味。首联“烟笼蜃气晓霏微,竹色波光碧四围”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清晨时分,烟雾缭绕,蜃气弥漫,竹影倒映在碧波之上,四周一片宁静而幽深的景象。颔联“冕服三朝留直骨,文章千载握灵玑”则转向对祠堂内历史人物的追忆,通过“冕服”和“文章”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东坡先生品德与才华的敬仰,以及其精神永存的寓意。“箫声月下成今古,鹤梦人间有是非”进一步深化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箫声在月下的回响跨越了古今,而鹤梦则在人间留下了是非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前世德云谁更问,怀仙孤屿憺忘归”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东坡先生德行与仙风的向往,以及在此地流连忘返的情感,既是对先贤的缅怀,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深刻理解。
人生如寄客,况复真客宦。
南舟与北车,来往若征雁。
残暑赴西雍,冉冉忽秋晏。
三徙乃定居,什物旋营办。
腾移费负挈,犹恐仆夫讪。
幕府文书稀,食息有馀閒。
短才乏所补,公给浪蒙豢。
惧辜主人恩,从事不敢慢。
南轩有佳趣,流渠泻幽涧。
潺潺无时休,弄水悦童丱。
关中气候晚,时菊始云绽。
亦有终南云,朝暮生顾盼。
浩歌一樽酒,常分任鹏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