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亭处处客程催,图画天然一路开。
风定浪花缘橹上,雨馀山翠压舟来。
桑麻此地安耕作,鼙鼓中原慨将才。
无数峰峦环雉堞,雄城旧是越王台。
邮亭处处客程催,图画天然一路开。
风定浪花缘橹上,雨馀山翠压舟来。
桑麻此地安耕作,鼙鼓中原慨将才。
无数峰峦环雉堞,雄城旧是越王台。
这首《萧山道中》由清代诗人薛镛所作,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与感受,充满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
首句“邮亭处处客程催”,点明了行旅途中,邮亭作为休息之所,却也不断催促着行人的脚步,暗示了旅程的匆忙与艰辛。接下来,“图画天然一路开”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沿途风景如画,仿佛自然界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风定浪花缘橹上,雨馀山翠压舟来”两句,细腻地捕捉了风平浪静时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以及雨后山色浓重,仿佛压向小舟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相结合的意境。
“桑麻此地安耕作,鼙鼓中原慨将才”则从自然景观转向对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对历史英雄的缅怀。这里既赞美了当地农民辛勤耕作的生活状态,又表达了对古代将领英勇事迹的敬仰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历史的双重思考。
最后,“无数峰峦环雉堞,雄城旧是越王台”以壮丽的山峦环绕城墙,昔日越王台的遗迹,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历史画卷,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壮观,也蕴含了对过往辉煌历史的追忆与赞叹。
整体而言,《萧山道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