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作器琴为先,绞丝斲木师自然。
吴中金子传正传,入指清籁鸣其天。
傥寘清庙明堂前,编钟颂磬应四悬。
融泄民物登万年,不特授技如成连。
圣人之道中和且平。
太古作器琴为先,绞丝斲木师自然。
吴中金子传正传,入指清籁鸣其天。
傥寘清庙明堂前,编钟颂磬应四悬。
融泄民物登万年,不特授技如成连。
圣人之道中和且平。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名为《绞丝斲木行赠金子》。诗中描绘了古代制作乐器的过程,尤其是对制作琴的描述,充满了对自然与技艺的赞美。诗中提到“太古作器琴为先”,强调了琴作为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其制作过程蕴含着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与尊重。“绞丝斲木师自然”则进一步阐述了制作乐器时,匠人们如何通过技艺与自然材料的结合,创造出和谐美妙的声音。
接着,诗中提到了“吴中金子传正传”,暗示了琴的制作技艺可能源自于古代吴地,而“入指清籁鸣其天”则描绘了琴声在演奏者手指触碰琴弦时,如同清风般悠扬地回荡在天空之中。这种声音不仅美妙动听,还具有深远的意义,仿佛能与天地共鸣,甚至可以被放置在庄严的清庙明堂之前,与编钟、颂磬等其他乐器一同演奏,共同表达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赞颂。
最后,“融泄民物登万年,不特授技如成连”表达了制作乐器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对社会和谐与长久繁荣的寄托。这里的“融泄民物”可能指的是音乐能够融合人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登万年”则寓意着这种和谐与繁荣能够持续千年。同时,诗中提到的“不特授技如成连”,暗含了对古代音乐大师成连的敬仰,成连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技艺和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制作乐器过程的描绘,以及对音乐所能带来的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少年观书如观火,偏傍点画推细琐。
年老双目渐昏眊,睻目空花飞朵朵。
临池未写意已疲,展卷欲诵眉先锁。
叆叇何物乃尔神,能使精力还故我。
两片轻冰彻底明,满轮蟾影凌虚堕。
鲁鱼豕亥辨毫釐,大似燃犀走轻舸。
朝朝铅椠那辞劳,夜夜校仇犹自果。
我笑杜陵对佳节,看花常愁雾中坐。
又笑东坡观细字,向龙乞水计何左。
至宝无由持赠之,若令一见应许可。
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多时相失万里云,忽又相逢不相顾。
吁嗟吾辈有底忙,怅好年华此愁度。
君饮新安水,我客钱塘城。
风岩水穴每独往,此间但恨无君行。
君下严陵滩,我上富春郭。
日日看山不见君,咫尺烟波已成错。
卸装孤馆开君书,知君去才三日馀。
君行尽是我行处,一路见我题诗无。
吴山越水两迎送,今夜追君惟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