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绞丝斲木行赠金子》
《绞丝斲木行赠金子》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太古作器琴为先,绞丝斲木师自然。

吴中金子传正传,入指清籁鸣其天。

傥寘清庙明堂前,编钟颂磬应四悬。

融泄民物登万年,不特授技如成连。

圣人之道中和且平。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名为《绞丝斲木行赠金子》。诗中描绘了古代制作乐器的过程,尤其是对制作琴的描述,充满了对自然与技艺的赞美。诗中提到“太古作器琴为先”,强调了琴作为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其制作过程蕴含着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与尊重。“绞丝斲木师自然”则进一步阐述了制作乐器时,匠人们如何通过技艺与自然材料的结合,创造出和谐美妙的声音。

接着,诗中提到了“吴中金子传正传”,暗示了琴的制作技艺可能源自于古代吴地,而“入指清籁鸣其天”则描绘了琴声在演奏者手指触碰琴弦时,如同清风般悠扬地回荡在天空之中。这种声音不仅美妙动听,还具有深远的意义,仿佛能与天地共鸣,甚至可以被放置在庄严的清庙明堂之前,与编钟、颂磬等其他乐器一同演奏,共同表达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赞颂。

最后,“融泄民物登万年,不特授技如成连”表达了制作乐器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对社会和谐与长久繁荣的寄托。这里的“融泄民物”可能指的是音乐能够融合人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登万年”则寓意着这种和谐与繁荣能够持续千年。同时,诗中提到的“不特授技如成连”,暗含了对古代音乐大师成连的敬仰,成连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技艺和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制作乐器过程的描绘,以及对音乐所能带来的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芦墅放舟同映川兄弟蕙畴稚存尚之渊如应尾

为访招提去,轻桡指曲塍。

秋风千顷稻,夜雨半湖菱。

潦草杯柈具,喧呼涧谷应。

回舟防月黑,林际闪疏镫。

(0)

眼镜分韵得可字

少年观书如观火,偏傍点画推细琐。

年老双目渐昏眊,睻目空花飞朵朵。

临池未写意已疲,展卷欲诵眉先锁。

叆叇何物乃尔神,能使精力还故我。

两片轻冰彻底明,满轮蟾影凌虚堕。

鲁鱼豕亥辨毫釐,大似燃犀走轻舸。

朝朝铅椠那辞劳,夜夜校仇犹自果。

我笑杜陵对佳节,看花常愁雾中坐。

又笑东坡观细字,向龙乞水计何左。

至宝无由持赠之,若令一见应许可。

(0)

晚渡瓜洲

树影瓜洲渡,风光扬子津。

长空孤鸟外,片席大江滨。

雾拥山藏寺,天低月近人。

中流谁鼓枻,归去有渔䑳。

(0)

稚存从新安归而余方自武陵来新安相失于道作此寄之

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多时相失万里云,忽又相逢不相顾。

吁嗟吾辈有底忙,怅好年华此愁度。

君饮新安水,我客钱塘城。

风岩水穴每独往,此间但恨无君行。

君下严陵滩,我上富春郭。

日日看山不见君,咫尺烟波已成错。

卸装孤馆开君书,知君去才三日馀。

君行尽是我行处,一路见我题诗无。

吴山越水两迎送,今夜追君惟有梦。

(0)

罗旧驿馆

行看岚翠泼人衣,坐觉溪光冷入帏。

境美最贪茶后睡,身轻差熟梦中归。

山衔楚雨黔云起,鸟掠湖烟岭树飞。

一曲芷江清澈底,美人不见思依依。

(0)

修德观问道碑

古观犹存间道名,遗碑孤立几朝更。

龙蛇隐现风雷断,赑屃摧残稷黍平。

笔力饶能师逸少,文心加怪祖庄生。

神仙不信真无死,极目荒原吊广成。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