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从鲍靓,寺榜尚萧梁。
地拥诸峰合,天容一刹藏。
松楸深自老,橘柚早能香。
随意尝僧供,支筇礼上方。
山名从鲍靓,寺榜尚萧梁。
地拥诸峰合,天容一刹藏。
松楸深自老,橘柚早能香。
随意尝僧供,支筇礼上方。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包山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秀美的山中寺庙景象。首句“山名从鲍靓”暗示了山名的雅致,可能源于某位历史人物鲍靓。次句“寺榜尚萧梁”则点出寺庙的历史悠久,可能追溯至萧梁时期。
“地拥诸峰合”展现了山势的雄浑,四周群峰环抱,天地间寺庙犹如藏于其中的一颗明珠。“天容一刹藏”进一步强调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松楸深自老”写出了古木参天,岁月在松树和楸树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显示出时间的沧桑。“橘柚早能香”则描绘了寺庙周围橘柚树的繁茂,香气四溢,为静谧的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
最后两句“随意尝僧供,支筇礼上方”表达了诗人随性而行,随意品尝僧人提供的食物,手持筇杖(竹杖)向山顶礼拜的场景,流露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包山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体现了诗人对山水之间宁静生活的欣赏和追求。
未是师种放。更休休、松风满听,山中宰相。
兴到试拈如神笔,悟入渡河香象。
正不免、高丘怅望。
小示维摩居士疾,要众生、与我俱无恙。
閒问讯,药苗长。休嫌枯木形骸样。
总不消、嵇生高论,道机能养。
说到补天填海事,泽雉依然神王。
问何日、三光重朗。
半醉每依南斗看,酒波中、那得西风荡。
愁尽扫,抵千酿。
望南云似盖,簇翠萱丛,亭亭堂北。
家庆屏开,㬉琼枝瑶席。
东海桑柔,南阳菊滟,万景澄秋夕。
寸草心情,瓣香亲拜,明星南极。
粉署仙郎,彩帆归去,桑浦山前,版舆登历。
乐府新声,下青鸾仙翼。
缥桂香浓,仙厨麟脯,有麻姑亲擘。
一曲陔兰,传觞遥羡,陶家宾客。
老矣君谟,曾日啖、荔枝三百。
拂袖去、笋舆芒屩,弹琴吹笛。
九日登高黄菊酒,五湖放棹青山宅。
论君家、住处本桃源,仙翁石。门第盛,芝兰集。
五福满,双珠出。看龙文骥子,凤毛殊特。
竹马鸠车阶下绕,朱颜绿鬓尊前立。
问今朝、谁捧碧霞觞,同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