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昔爱伊与洛,今逢苕与霅。

南郭复西城,晓色明于甲。

尘缨庶可濯,白鸟谁来狎。

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píngtiáozhàèrshuǐ
sòng / méiyáochén

àiluòjīnféngtiáozhà

nánguō西chéngxiǎomíngjiǎ

chényīngshùzhuóbáiniǎoshuíláixiá

luòtánshàngguīxiāng

翻译
过去我曾爱过伊水和洛河,如今又遇见苕溪和霅溪。
从南城到西城,清晨的光线比铠甲还要明亮。
希望能在尘世的束缚中洗净自己,白鸟啊,有谁能来亲近我?
夕阳下,我独自在潭边归去,只有鱼儿的歌声相互应答。
注释
昔:过去。
爱:喜爱。
伊:古代地名,指伊水。
洛:古代地名,指洛河。
今:现在。
逢:遇见。
苕:古代地名,指苕溪。
霅:古代地名,指霅溪。
南郭:城的南郊。
复:再,又。
西城:城的西郊。
晓色:早晨的景色。
明:明亮。
于:比。
甲:铠甲,这里比喻尘世的束缚。
庶:或许,可能。
濯:洗涤。
白鸟:白色的鸟。
狎:亲近。
落日:夕阳。
潭:水潭。
归:返回。
鱼歌:鱼儿的叫声。
相答:相互回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通过对苕霅二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伊洛之水的怀念以及对眼前苕霅美景的喜爱。首句“昔爱伊与洛”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而“今逢苕与霅”则转向了眼前的现实,通过对比,传达出时光流转的感慨。

“南郭复西城,晓色明于甲”描绘了早晨的景色,明亮的晨光洒在城郭和山水之间,显得格外清新。接着,“尘缨庶可濯”暗示诗人希望借此清流洗去尘世的疲惫,表达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白鸟谁来狎”则以白鸟为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期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最后两句“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独自在潭边欣赏落日,听到鱼儿的歌声相互应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苕霅二水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个人哲思,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客中二绝

客中有梦自难成,未了风声又雨声。
二十五声秋夜点,谁人数得甚分明。

(0)

遣兴七首

僻处便身懒,閒居喜岁丰。
虫丝转窗日,鸟语度溪风。
疎竹斩新绿,晚花随分红。
高人莫相访,不比卧隆中。

(0)

谯允蹈知县和邓所作二诗复用韵答之

向来沮洳懒扶竿,独有诗情久未阑。
把菊风流元旷荡,纫兰气骨自辛酸。
赏音定许推夔足,知味宁论食马肝。
胜日从公窥秘藏,珠星璧月照人寒。

(0)

任德广通判拉游长松以诗见贻次其韵

稽首头陀问八还,扬眉应已破玄关。
苦无骨相侯千户,薄有生涯屋数间。
笑读道书蒙疑帕,喜浇茗碗酌青山。
从公一瓣薰知见,谷雾无心泽豹斑。

(0)

送李仁甫运判赴召三首

嵩贷国之镇,凤麟天所生。
有人占宝气,无耳着修名。
斯道自神圣,尔曹聊重轻。
晋书定一付,一代听权衡。

(0)

突永年镇僧居

风惨云低月欲堕,路上荒村愁僻左。
萧条横道屋三间,伛偻迎门僧一个。
夜深山换声砉然,恐来吹灯不敢眠。
明朝踏雪又西去,千叠万重山屈盘。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