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
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
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
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
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
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
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送何圣从龙图》。诗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以下是对其内容的鉴赏。
"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
开篇两句,即点明受赠之人何圣在官场上的才华与地位。"射策"指科举考试中射箭的部分,也泛指科举考试;"蜀郡雄"表达何圣在四川(古称蜀)地区的杰出才能,显示其学识和才干;"朝廷重得汉司空"则强调朝廷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与器重,"汉司空"是官职名,亦指代汉代的重要官职。
"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
接下来的两句透露了何圣可能曾遭遇不公的评价或待遇。"应留赐席丹涂地"意味着本应受到奖赏与肯定,却未能得到;"误责飞刍紫塞功"则表达了对错误指责和不被认可的历史贡献之感慨,"飞刍"意为轻率地批评或诋毁,"紫塞"则代指边疆或国家的防御。
"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
诗人在此表达了何圣想要归隐山林,无心再追求世间功名之意。"三径"是古时隐逸者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归隐的愿望;"欲归无旧业"则意味着即将离开仕途,放弃过往的成就;而"百城先至有清风"表达了诗人对何圣未来的祝福,希望他能在新的征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清净与自由。
"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何圣的深情留恋和赞美之词。"潞山直与天为党"形容何圣如同大山般坚定不移,与天地齐壮;"回首孙高想见公"则表达了诗人在思念中希望能够再次见到这位德高望重的朋友,"孙高"是对尊长者的敬称。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之作,王安石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受赠者之间的情谊,以及对于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公正评价者的同情。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对于个人理想、功名与归隐生活选择的一种深刻思考。
向苍崖、蓬声吹裂,斜阳一片危岸。
江流北泻雁南征,洞里春光无算。星灿烂。
都应是、云中剑舞珠光按。花蹊棋馆。
留满地苍苔,数峰烟树,掷与人间看。
仙户启,石乳倒垂银蒜。空山翠杳天半。
百花桥阻玉壶远,谁倩鸳鸯抵唤。君莫叹。
君不见、彤云故锁三山断。罡风吹散。
想华表鹤归,天台人返,怕见人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