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
当杯缓筝柱,倏忽催离宴。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灞上春风留别袂,关东新月宿谁家。
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
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
当杯缓筝柱,倏忽催离宴。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灞上春风留别袂,关东新月宿谁家。
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情厚谊、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开篇“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表达了尽管相隔遥远,但内心的友情始终如一,并且即使时间长达十年,也渴望有一次重逢之机会。
接着,“当杯缓筝柱,倏忽催离宴”写出了宴席间举杯畅饮之时,筝柱轻轻拨动,乐声悠扬,但转瞬即逼迫人们必须告别。这两句描绘了朋友聚会中快意恩仇与不得不说的分别。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则是景物描写,城市之上乌鸦啼叫,与旅人在傍晚时分骑乘着马匹,夕阳的光线斜射在马背上,这些都是离别时刻最为凄凉的画面。
“灞上春风留别袂,关东新月宿谁家”中,“灞上春风”是对美好景色的描绘,“留别袝”则透露了不舍之情。随后提到的“关东新月”则是在询问这轮新月将宿在哪一家的庭院,这里的“谁家”更增添了一份无限的思念。
最后,“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官道旁的柳树显得那么依依不舍,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离别之痛,而这种离别之情,又有谁能够不去怀念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深沉的友情与对故土的眷恋,是一首充满情感力量的送别诗。
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文宪芙蓉沼,元方羔雁群。
河关连巩树,嵩少接秦云。
独有临风思,睽携不可闻。
广庭飞雪对愁人,寒谷由来不悟春。
却笑山阴乘兴夜,何如今日戴家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