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祠下月明多,不见湘灵翠辇过。
留得萧萧数竿竹,至今肠断楚人歌。
黄陵祠下月明多,不见湘灵翠辇过。
留得萧萧数竿竹,至今肠断楚人歌。
这两首诗都是关于竹子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但主题和情感略有不同。
第一首诗《黄陵祠下月明多》描绘的是黄陵祠(可能指的是屈原祠)夜晚的寂静与凄清,月光洒在祠前,湘灵(传说中的湘水女神)的翠辇不再经过。诗人通过“肠断楚人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逝去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
第二首诗《画竹》则是明代诗人张倬的作品,以画竹为主题,没有直接提到月色或历史人物,而是聚焦于竹子本身。诗人通过对画中竹子的描绘,可能寓言了人生的坚韧或画家的情感寄托,展现了竹子的气节和艺术的魅力,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总的来说,两首诗虽然都涉及竹子,但一首侧重于历史与情感的交织,另一首则更偏向于艺术与自然的赞美。
衡门静掩春阴里,满地湿云飞不起。
柳絮飘残淡荡风,桃花开过清明雨。
屋前屋后是涯山,半拥青螺半翠鬟。
最峻一峰高突起,直疑飞上层霄间。
湖波潋滟通平远,林木参差带长坂。
风汀渔笛弄凄清,烟寺僧钟促昏晚。
我本林泉萧散人,年来衣染玉京尘。
今朝见画思田里,目断江南烟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