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梅何茜茜,素叶吐层层。
近腊寒犹劲,先春气已承。
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
有意常欺雪,无功合镂冰。
早烟笼玉暖,冻雨浴脂凝。
汉女新妆薄,燕姬瘦骨棱。
压枝唯恐折,簇萼似难胜。
神物终来护,江乡未解矜。
独奇心岂欲,寄远客何曾。
不见黄鹂度,宁防粉蝶凌。
月光临更好,溪水照偏能。
画轴开云雾,宫刀剪綵缯。
都无笔可衒,莫信巧堪凭。
丹杏尘多杂,夭桃俗所称。
故林尝渴望,大庾更愁登。
重和阳春曲,声辞猥愧仍。
芳梅何茜茜,素叶吐层层。
近腊寒犹劲,先春气已承。
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
有意常欺雪,无功合镂冰。
早烟笼玉暖,冻雨浴脂凝。
汉女新妆薄,燕姬瘦骨棱。
压枝唯恐折,簇萼似难胜。
神物终来护,江乡未解矜。
独奇心岂欲,寄远客何曾。
不见黄鹂度,宁防粉蝶凌。
月光临更好,溪水照偏能。
画轴开云雾,宫刀剪綵缯。
都无笔可衒,莫信巧堪凭。
丹杏尘多杂,夭桃俗所称。
故林尝渴望,大庾更愁登。
重和阳春曲,声辞猥愧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诗人以“芳梅”开头,赞美梅花洁白如玉,花瓣层次分明,即使在寒冬腊月,依然傲立风雪中,透露出早春的气息。梅花的冷香飘散远方,静谧而艳丽,仿佛有意与冰雪抗争,其姿态比冰雪更胜一筹。
诗人进一步通过比喻,将梅花比作汉女的新妆和燕姬的清瘦,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梅花的娇美。压枝的梅花怕被折断,花蕊密集如难以承受之重,显示出梅花的坚韧。诗人感叹神物般的梅花会得到自然的保护,但江乡的人们可能并未充分欣赏其价值。
梅花的美不仅在于视觉,也在于其内在精神,它不求人知,不媚俗,如同黄鹂飞过而不引人注目,防范粉蝶的侵扰。月光下的梅花更显清雅,溪水映照则增添了几分灵动。诗人以画轴和宫刀为喻,赞叹梅花的自然之美,认为无法用笔墨或技巧完全描绘。
诗中提到丹杏尘杂和夭桃俗誉,对比之下,梅花显得更为独特和高洁。诗人表达了对梅花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梅花在大庾岭上独自开放的忧虑。最后,诗人表示要再次唱和阳春曲,但言语间流露出谦逊,认为自己的赞美仍不足以表达梅花的全部风采。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梅尧臣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