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双红豆》
《双红豆》全文
清 / 傅熊湘   形式: 词

情一丝。恨一丝。和梦和烟化柳枝。春魂消尽时。

人声嘶。马声嘶。此别孤身那得支。分愁寄与谁。

(0)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哀愁与无奈。"情一丝。恨一丝。" 开篇即点明情感的细微与复杂,既有深情的眷恋,又有难以割舍的怨恨。"和梦和烟化柳枝。"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梦境与烟雾融入柳枝之中,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飘渺与易逝,如同春日里柳枝轻摇,蕴含着淡淡的忧伤。

"春魂消尽时。"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春魂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其消尽则意味着美好即将逝去,留下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失落。

"人声嘶。马声嘶。" 通过人声与马声的嘶鸣,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与不舍。人声嘶哑,马儿悲鸣,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离别图景,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的深切。

"此别孤身那得支。" 离别之后,独自行走于世间,如何支撑起这份孤独?这句表达了离别后内心的无助与迷茫,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分愁寄与谁。"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在离别之后,无法倾诉心中愁绪的孤独与痛苦。愁绪无处寄托,只能深埋心底,独自承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语言含蓄而富有感染力,读来令人动容。

作者介绍

傅熊湘
朝代:清

傅熊湘(1882—1930),湖南醴陵人,早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1906年与宁调元、陈家鼎、仇亮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宣传革命。1916年,袁世凯毙命,程潜督师入湘。傅熊湘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1920年,张敬尧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1930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
猜你喜欢

南昌军幕感怀·其三

庾信休誇词赋名,五陵年少半公卿。

军中剑佩带秋色,马上文章来甲兵。

彭蠡天寒渔唱晚,浔阳月白楚歌清。

满川舟楫公无渡,江汉风波不可行。

(0)

送华阳徐子休归蜀三首

乔公忧去更无师,徐子还山复有期。

人到穷途真若此,天将吾道欲何之。

草堂云重西川远,蒲阪沙横北道迟。

别后新诗多寄与,他年离合不堪思。

(0)

辛未初秋月下自述·其一

笙歌丛里怅然归,不问年荒与鳜肥。

一卷好诗游子路,几莺残月乱花飞。

包缠行李新朝报,补缀帆衣旧国旗。

最好美人沱上月,照人来去自东西。

(0)

自住吉游有马入山杂诗·其六

云白山青青,望可数百里。

我从山背来,对境心数起。

(0)

家书至却寄·其一

书来意万千,隔此纸一重。

持剪手自发,尚恐读易穷。

向来喜夜书,灯花剔幢幢。

墨淡字断续,体势殊未工。

实亦无所语,但道无恙侬。

欲知许时事,丁宁寻欢悰。

生理本可笑,日对蓬发僮。

甚思逐春游,出门成孤踪。

正月月圆时,斜街鼓鼕鼕。

二月月圆时,我在官学中。

诗就还独吟,书史颇亦攻。

署中时来云,某日当趋公。

赁车便应去,车声何玲珑。

友朋有几人,旬馀或相逢。

笑谈破无俚,神情总悤悤。

说归渐可厌,画饼饥岂充。

回头看庭树,谁能送飞鸿?

(0)

壬子除夕

到海愁无地,亲知共一廛。

真看成独夜,初觉有今年。

至乐喧童稚,馀哀祀祖先。

醉醒同一掷,来日总凄然。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