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云纤,三篙水浅,月向花梢斜挂。
开了牵牛,正新秋良夜。
问乌鹊,记否、填桥岁岁辛苦,却为双星催驾。
织就机丝,抵得相思词帕。度金针、女伴联吟社。
但偷乞、巧思谁多寡。此际银汉苕苕,只玉绳低亚。
便今宵、别绪从头话。知多少、暗泪临风洒。
料应省、天上人间,总离愁难写。
一缕云纤,三篙水浅,月向花梢斜挂。
开了牵牛,正新秋良夜。
问乌鹊,记否、填桥岁岁辛苦,却为双星催驾。
织就机丝,抵得相思词帕。度金针、女伴联吟社。
但偷乞、巧思谁多寡。此际银汉苕苕,只玉绳低亚。
便今宵、别绪从头话。知多少、暗泪临风洒。
料应省、天上人间,总离愁难写。
这首清代左锡嘉的《拜新月·七夕》描绘了七夕之夜的美丽景色和浓厚的情感氛围。开篇“一缕云纤,三篙水浅,月向花梢斜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如丝,照在水面和花梢的景象,营造出宁静而浪漫的夜晚。
“开了牵牛,正新秋良夜”点明了节日时间——七夕,即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暗示着爱情的主题。“问乌鹊,记否、填桥岁岁辛苦,却为双星催驾”,借乌鹊传信的传说,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期待与祝福。
“织就机丝,抵得相思词帕”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将织女的辛勤劳作与人间的相思之情相联系。“度金针、女伴联吟社”则展现了女子们在节日里共同庆祝、吟咏诗词的欢乐场景。
然而,“但偷乞、巧思谁多寡”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暗示着女子们虽然欢聚,但各自的心事重重。“此际银汉苕苕,只玉绳低亚”描绘银河低垂,预示着牛郎织女的短暂相聚。“便今宵、别绪从头话”,直接抒发了离别的愁绪。
最后,“知多少、暗泪临风洒”和“料应省、天上人间,总离愁难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离愁的深深感慨,认为无论天上人间,分离的痛苦都无法言尽。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七夕节的传统意蕴和人间情感的细腻描绘。
送客寻山已自仙,行谈坐笑复忘年。
平郊走马斜阳里,破屋传杯积水边。
洗壁题名留岁月,登高著句记山川。
风流幕下诸公子,缩手吟边更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