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客归舟向洞庭,心随一雁入空冥。
烟开沅水双流合,帆转衡山九面青。
魂返江枫哀楚些,曲终瑶瑟怨湘灵。
振衣已出尘埃外,渔父何因笑独醒。
越客归舟向洞庭,心随一雁入空冥。
烟开沅水双流合,帆转衡山九面青。
魂返江枫哀楚些,曲终瑶瑟怨湘灵。
振衣已出尘埃外,渔父何因笑独醒。
这首《湘江道中》由清代诗人沈用济所作,描绘了诗人行经湘江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
首联“越客归舟向洞庭,心随一雁入空冥”,以“越客”自指,点明诗人正乘舟前往洞庭湖,心绪随着南飞的大雁一同飘向深远的天空,营造了一种悠远而孤寂的氛围。
颔联“烟开沅水双流合,帆转衡山九面青”,描绘了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象。沅水与另一条河流交汇,烟雾散去,展现出两河汇合的壮观;远处的衡山在阳光下呈现出九个不同的青色面,色彩层次丰富,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细腻。
颈联“魂返江枫哀楚些,曲终瑶瑟怨湘灵”,通过“魂返”和“哀楚些”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中湘水女神湘灵的怀念与哀思,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感慨。
尾联“振衣已出尘埃外,渔父何因笑独醒”,诗人通过“振衣”这一动作,象征性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渔父何因笑独醒”,则以渔父的笑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清醒,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湘江沿途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开轩在独园,绕屋得清樾。
不知何年树,殆为今日设。
窗扉落林影,时复乱风月。
喧声了不闻,幽哢极可悦。
玉溪僧所庐,无似许明洁。
颇疑三昧手,断取从二浙。
禅房花木深,此语信佳绝。
何以落其成,炉薰荐茗雪。
我持十口家,不办一叶船。
贼声日夜急,欲济江无边。
身虽堕眢井,仰视犹有天。
天理傥未爽,偷儿浪垂涎。
洗心占罗池,稽首依灵泉。
竟以妻子免,百神果昭然。
得从浔江游,未断龙城缘。
为问米何如,买禾可论廛。
向来鱼菜市,十户八九旋。
令我喜折屐,喜定翻悲怜。
王师静江南,趋者人摩肩。
一日百回首,我非强项宣。
盛欲径梅庾,不然傍郴连。
终鲜孔方兄,留滞等谪迁。
尚念吾鼻祖,永怀旧山川。
往还武城居,家风到今传。
我方寻昨梦,一舸百笮牵。
而公下劈箭,如驵骏得鞭。
江村索居地,未敢高枕眠。
世事公等在,归与有逢年。
《次折仲古避寇浔州韵》【宋·曾几】我持十口家,不办一叶船。贼声日夜急,欲济江无边。身虽堕眢井,仰视犹有天。天理傥未爽,偷儿浪垂涎。洗心占罗池,稽首依灵泉。竟以妻子免,百神果昭然。得从浔江游,未断龙城缘。为问米何如,买禾可论廛。向来鱼菜市,十户八九旋。令我喜折屐,喜定翻悲怜。王师静江南,趋者人摩肩。一日百回首,我非强项宣。盛欲径梅庾,不然傍郴连。终鲜孔方兄,留滞等谪迁。尚念吾鼻祖,永怀旧山川。往还武城居,家风到今传。我方寻昨梦,一舸百笮牵。而公下劈箭,如驵骏得鞭。江村索居地,未敢高枕眠。世事公等在,归与有逢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HqyZJrIEwR.html
昼漏今多少,人闲只自知。
帘垂春色静,窗度日华迟。
柳影徐徐转,花阴缓缓移。
助成耕野事,添得读书时。
醉著三竿睡,忧来一局棋。
吾徒须爱惜,看即是冬曦。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
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
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
波间渔父还知否,已挂朝冠不濯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