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花藤络树身,傍湖鸥鸟识游人。
两京寂寞有前哲,一榻风流无后尘。
史牒不名为隐逸,公心岂自少经纶。
卷藏独向兹丘老,岁岁祠前荷芰春。
湖上花藤络树身,傍湖鸥鸟识游人。
两京寂寞有前哲,一榻风流无后尘。
史牒不名为隐逸,公心岂自少经纶。
卷藏独向兹丘老,岁岁祠前荷芰春。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湖上花藤络树身,傍湖鸥鸟识游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湖畔的自然美景,藤蔓缠绕着树木,鸥鸟似乎与游人建立了某种默契,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
接着,“两京寂寞有前哲,一榻风流无后尘”两句,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人物,暗示了过去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过足迹,他们的智慧和风雅如同清风一般,至今仍令人怀念,却无人能超越或模仿。
“史牒不名为隐逸,公心岂自少经纶”则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他们虽未被史书明确标榜为隐士,但其公正无私的心志和卓越的治国才能,足以证明其非凡之处。
最后,“卷藏独向兹丘老,岁岁祠前荷芰春”点明了地点——孺子亭,以及时间的流逝。诗人想象着这些历史人物在孺子亭旁老去,每年春天,祠前的荷花和菱角都见证了这里的岁月更迭,仿佛在诉说着不朽的故事。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历史人物的交织,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公正、智慧与风雅的赞美。
夜光旦旦,明星尚烂。日光浑浑,飞鸟四奔。
驾言远游,而不知路。罔两一足,而不能步。
老翁白发悲蹉跎,眼中子弟年少多。
年少之人不悲老,迨其悲时发枯槁。
几筵有肉杯有浆,老者对之心益伤。
劝尔少年早行乐,行乐行乐,夜烛可燃,白日莫错。
东风吹汝衣,春花在林未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