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道何孤,青云未得途。
诗书难舍鲁,山水暂游吴。
野绿梅阴重,江春浪势粗。
秣陵兵役后,旧业半成芜。
夫子道何孤,青云未得途。
诗书难舍鲁,山水暂游吴。
野绿梅阴重,江春浪势粗。
秣陵兵役后,旧业半成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名为《送举子下第东归》。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学业的不舍,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夫子道何孤,青云未得途:开篇便以“夫子”自称,显示出作者与被赠送者的亲密关系。“夫子道何孤”表达了诗人在朋友即将离去时的孤独感受。接着,“青云未得途”则是在形象地描绘朋友行程中的遥远与艰难,似乎连通天际的道路都无法到达。
诗书难舍鲁,山水暂游吴: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书难舍”表明诗人对于文化知识的珍视,“鲁”指的是孔子的家乡,也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接着,“山水暂游吴”则是在表达诗人虽然要暂时离开,但内心仍然怀念着那片美丽的自然与山水之境。
野绿梅阴重,江春浪势粗:这一句更深入描绘了景物的丰富性。诗中的“野绿”指的是野外的绿意,而“梅阴”则是在形容初春时节,梅花盛开所带来的浓密阴影。接下来的“江春浪势粗”则是在展示江水在春天的壮观景象。
秣陵兵役后,旧业半成芜:最后一句透露了诗人内心对过去战争与劳役的记忆,以及当前自己学业未竟的心情。这里的“秣陵”是古地名,而“兵役后”则是在回顾往昔的战乱和劳役。而“旧业半成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从事的学问尚未完成,且已被世事所扰乱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对文化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受。
徐家之子真奇绝,风骨自与凡人别。
神驹矫矫步天衢,雏凤翩翩出丹穴。
前身可是张文舒,不然年才五六那能书。
当筵握笔不停手,惊风飒飒蛟龙走。
扫尽鸾笺三百张,铁画银钩大如斗。
君不见东邻老翁生一子,痴绝无才事纨绮。
从来纸笔不相亲,见此奇才应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