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林中古佛居,东官城外血成渠。
于今纵到无寻处,更有何人读旧书。
双柏林中古佛居,东官城外血成渠。
于今纵到无寻处,更有何人读旧书。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与世事无常的深刻主题。"双柏林中古佛居,东官城外血成渠",开篇即以“双柏林”和“东官城”这两个地点,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古佛居"暗示着佛教文化的悠久,而"血成渠"则强烈地表达了战争或社会动荡带来的残酷与破坏。这两句通过鲜明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接下来的两句"于今纵到无寻处,更有何人读旧书",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主题。"于今纵到无寻处",意味着即使再寻找,也无法回到过去,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历史不可逆的感慨。"更有何人读旧书",则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谁会去阅读那些记录过去的书籍?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文化传承可能中断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时间、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往与现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未来可能失去这些宝贵记忆的忧虑。
团扇新词出汉宫,珍珠一斛赋楼东。
鹃啼蜀国花枝冷,鹤唳钟山蕙帐空。
塞北将军归不得,湘南骚客思无穷。
人间更有穷途困,对泣牛衣叹鬓蓬。
去年手中线,为汝缝征衣。
江南四千里,孤帆如鸟飞。
悠悠寡母心,清梦常怀归。
怀归兰陵道,春风复秋草。
不辞啮指迟,惟期立身早。
裁书附雁鸿,言与药石同。
六翮苟不齐,何以凌长风。
今年棘闱战,沦落丰城剑。
空有气如虹,悬知泪如霰。
归来季子颜,羞见山妻面。
人事在苦学,天心惟与善。
场圃且勿视,良图在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