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酷暑二首·其二》
《酷暑二首·其二》全文
金 / 赵秉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石枕绳床夏簟藤,慢肤终日厌歊蒸。

梦飞楚泽三千里,人在秦楼十二层。

松顶露凉时警鹤,山房泉冷独输僧。

人间膏火鏖城市,世外清凉胜饮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酷暑中寻求清凉之境的体验。首句“石枕绳床夏簟藤”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夏日避暑的场景,石枕、绳床和夏簟(竹席)都是古人常用的避暑寝具,而藤制则增添了自然与凉爽的气息。接下来的“慢肤终日厌歊蒸”表达了在炎炎夏日中皮肤对热气的厌倦,通过“歊蒸”一词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闷热感。

“梦飞楚泽三千里,人在秦楼十二层”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中的酷热与梦境中的清凉进行对比,通过“梦飞”与“人在”的不同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清凉世界的向往。楚泽与秦楼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

“松顶露凉时警鹤,山房泉冷独输僧”描绘了一幅山间清晨的宁静画面,松树顶上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仿佛是大自然的清凉馈赠,而远处山房中流淌的泉水为僧人带来了清凉。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僧侣生活的清静与超脱。

最后,“人间膏火鏖城市,世外清凉胜饮冰”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将城市的炎热与世外的清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城市中的炎热如同燃烧的油脂,而世外的清凉则比冰块更令人感到舒爽。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城市生活的一种反思,以及对心灵深处平静与清凉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酷暑中寻求清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赵秉文

赵秉文
朝代:金   字:周臣   号:闲闲居士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生辰:1159~1232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猜你喜欢

误佳期.壬辰元夕

今夜风光堪爱。可惜那人不在。

临行多是不曾留,故意将人怪。

双木架秋千,两下深深拜。

条香烧尽纸成灰,莫把心儿坏。

(0)

浣溪沙.艳情二首·其九

柳叶眉长惯似愁。当欢微敛越风流。

双文小玉总仙俦。

梦浅羞郎还闭目,慵多唤婢代梳头。

此乡真个是温柔。

(0)

少年游·其一答索粉

蛾黄淡扫,轻添螺黛,雨湿海棠娇。

知侬别后,香奁用尽,小晕露红潮。

双眉斗尽青山小,和恨不成描。

待侬归后,何郎馀粉,着意代卿消。

(0)

透碧霄.同阮亭饮吴陵宫紫悬先辈小西湖

饮金舟。人生何处可言愁。

气清天朗,兰亭梓泽,好向迟留。

碧波数顷,绿阴千树,风景如秋。对双双、鸂鶒沉浮。

又桥回路转,药栏映石,渔艇随流。

况使君文采,角巾短屐,鹤盖任飙悠。

且一饮千杯,隔林蝉唱晚风柔。

管弦丝竹,左徒芳圃,中散良游。念西陵、何似吴州。

把六桥花柳,三竺云烟,长忆秦楼。

(0)

杏花天·其四

嫣香院落莲钉扣。有结阵都梁弹袖。

浓丝丽玉春风守。团定蓉屏粉肉。

搓花瓣做成清昼。度一刻翻愁不又。

今生誓作当门柳。睡软妆楼左右。

(0)

满江红.长安古意

槐市花黄,长杨赋、金闺登荐。

回首近、恩深侍从,至尊垂眷。

高阁曾燃藜杖火,官厨忝预樱桃宴。

说匡诗、一夜袅炉烟,闻称善。惭逐队,瀛洲院。

频召入、蓬莱殿。痛天昏地坼,崩雷掣电。

遗诏仅留金殿秘,御容难向桥山见。

正消魂、银海雁孤飞,霜如练。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