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持天子节,再经邯郸城。
断垣四颓缺,草树皆攲倾。
慨念全赵时,英雄疲战争。
殆及五季末,瓜分无定盟。
慨念蔺君高,璧亦安所盛。
翩翩魏公子,有德胜所称。
殆今已千年,废台漫峥嵘。
赵民尚自若,歌舞娱春荣。
金石丝簧奏,彷佛馀新声。
兴废乃尔尔,人事徒营营。
望城只叹息,尽付西山青。
恭持天子节,再经邯郸城。
断垣四颓缺,草树皆攲倾。
慨念全赵时,英雄疲战争。
殆及五季末,瓜分无定盟。
慨念蔺君高,璧亦安所盛。
翩翩魏公子,有德胜所称。
殆今已千年,废台漫峥嵘。
赵民尚自若,歌舞娱春荣。
金石丝簧奏,彷佛馀新声。
兴废乃尔尔,人事徒营营。
望城只叹息,尽付西山青。
这首宋诗《过邯郸》是曹勋所作,诗人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邯郸古城变迁的感慨。首句“恭持天子节,再经邯郸城”描绘了诗人以崇高的使命重访邯郸,暗示着历史的厚重。接下来的诗句“断垣四颓缺,草树皆攲倾”描绘了邯郸城的荒凉与衰败,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诗人感慨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兴衰,“慨念全赵时,英雄疲战争”,感叹英雄们的艰辛与战争的残酷。随后,他提到五季末的乱世和诸侯割据,“殆及五季末,瓜分无定盟”,进一步揭示了时代的动荡不安。
接着,诗人提及了蔺相如和魏公子信陵君的故事,“慨念蔺君高,璧亦安所盛”,表达了对贤人品德的敬仰以及对珍贵文物命运的忧虑。然而,千年后邯郸台已成废墟,“殆今已千年,废台漫峥嵘”,显示出历史的无情变迁。
最后,诗人观察到赵地人民的生活依旧,“赵民尚自若,歌舞娱春荣”,反映出民间生活的恬静与欢乐。音乐犹在,“金石丝簧奏,彷佛馀新声”,但人事沧桑,世事如梦。“兴废乃尔尔,人事徒营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邯郸古城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哲思,寓言深远,情感深沉。
不愧英雄后。俯澄波、翩然长逝,贞魂谁偶。
当日风波悲父子,三字狱成何有。
叹恨海、终难填就。
殉国纵非儿女事,抱银瓶、竟向泉台走。
眢井畔,漫回首。
援枹肯学韩家妇,便江山、烽烟顿息,奇冤莫剖。
一样赵家乾净土,赢得芳名长久。
看鸳甃、苔痕如绣。
环佩归来潭影静,早月华、流照常如旧。
怀古恨,酹杯酒。
紫玉烟销,泥金字冷,酿成恨海难添。
鸳镜尘封,谁知一霎因缘。
当时语谶而今悟,羡逋翁、眷属长妍。
最堪怜,廿四番风,吹损年华。
数声铁笛残梅落,痛香飘粉断,花忏生前。
短梦惺忪,断肠怎忍重泉。
痴情侬亦工愁病,似春蚕、到宛缠绵。
尽流连,泪湿衫襟,月浸阑干。
风絮难团,波萍易碎,吴艭梦断而今。
打桨江头,十年弹指光阴。
啼莺散后垂杨老,惹词人、泪浣离襟。
更谁堪、钗语盟寒,镜约愁深。
颦眉恰似初三月,奈修娥乍见,偏促西沉。
榻雨釭花,等闲凉到鸳衾。
霜潮瘦尽鱼笺冷,怕思量、侬也难禁。
怎消它、薄劣春怀,闷损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