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延晚色,野眺俯林坰。
孤月随潮上,遥山隔海青。
秋声摇万物,积气掩空冥。
为问观涛者,何人赋北溟。
高城延晚色,野眺俯林坰。
孤月随潮上,遥山隔海青。
秋声摇万物,积气掩空冥。
为问观涛者,何人赋北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末清初时期,于八月十八日雨后观赏潮水时所见之景。首联“高城延晚色,野眺俯林坰”描绘了夕阳余晖映照下的高大城墙与远处田野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自然风光。接着,“孤月随潮上,遥山隔海青”则通过月亮与海水的动态结合,以及远方青山的静谧,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颈联“秋声摇万物,积气掩空冥”进一步深化了季节与自然的互动,秋风摇动着万物,而空气中弥漫的雾气则遮蔽了天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氛围。最后,“为问观涛者,何人赋北溟”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观潮者的思考,同时也暗含了对《庄子·内篇·逍遥游》中“北溟有鱼,其名为鲲”的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自由与广阔境界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