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春又转。记旋草新词,江头凭雁。
乘槎上银汉蹼车尘才踏,东华红软。何时赐见?
漏声移、深宫夜半。
问莼鲈、今几西风,未觉岁华迟晚。一片。
丹心白发,露滴研朱,雅陪清宴。班回柳院。
蒲团底,小禅观。
望罘罳明月,初圆此夕,应共婵娟茂苑。
愿年年、玉兔长生,耸秋井干。
辘轳春又转。记旋草新词,江头凭雁。
乘槎上银汉蹼车尘才踏,东华红软。何时赐见?
漏声移、深宫夜半。
问莼鲈、今几西风,未觉岁华迟晚。一片。
丹心白发,露滴研朱,雅陪清宴。班回柳院。
蒲团底,小禅观。
望罘罳明月,初圆此夕,应共婵娟茂苑。
愿年年、玉兔长生,耸秋井干。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吴文英的作品,名为《瑞鹤仙(其六)》。从诗的内容来看,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对朋友或知己的思念。
"辘轳春又转"一句,通过机械装置(辘轳)的循环运转,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季的轮回。"记旋草新词,江头凭雁"则是说诗人在河边依托着大雁,忆起旋草这种植物,可能与旧时诗句或故事有关,而创作出新的诗篇。
"乘槎上银汉蹼车尘才踏,东华红软"中的“乘槎”意指登上高处,“银汉”暗示夜空中明亮的星河,“蹼车尘”则是脚刚沾上车辙留下的泥土,而“东华”通常指代太阳或朝霞,这里“红软”形容春日朝霞的柔和与温暖。
"何时赐见?漏声移、深宫夜半"表达了诗人对所思念之人的渴望,希望能在某个时候相见。"漏声"是古代计时器的声音,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而“深宫”则常用来形容皇宫或豪宅的幽深。
"问莼鲈、今几西风,未觉岁华迟晚"中,“莼鲈”是一种水生植物和鱼类的合称,常用以比喻朋友之情。这句询问时间已经过去了多少,以及那西边的风是否还记得往日之约。
"一片。丹心白发,露滴研朱,雅陪清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受。“丹心”比喻忠诚的心,“白发”则是时光流逝的象征,“露滴研朱”形容夜间细雨滴落在红色的砚台上,可能暗示诗人夜不能寐,思绪万千。
"班回柳院。蒲团底,小禅观"则描写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可能是寺庙中的景象。“班回”指的是出入频繁,“柳院”则是一个有柳树环绕的地方,“蒲团”是僧侣坐禅时用的垫子,这里“底”字用得很妙,既形容了空间的低矮,也隐喻了一种心灵上的归宿。
"望罘罳明月,初圆此夕,应共婵娟茂苑"中,“罘罳”是古代的一种建筑结构,这里用来指代观赏之处,“明月”与“初圆”共同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夜晚景象,而“婵娟茂苑”则形容了草木的繁盛。
"愿年年、玉兔长生,耸秋井干"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所思念之人的长寿祝福。“玉兔”是古代传说中月宫里的神兽,这里用以比喻长寿,“耸秋井干”则是形容秋天的树木因缺水而枯萎,井水也干涸了,这里可能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萱草秋已死,岁暮有严霜。
落日渭阳明,涕泪溅我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