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徐滕路,愁云惨不开。
使方求郡瘼,天未恤民灾。
饿殍填途卧,浮尸蔽水来。
图存归盗贼,忍爱鬻婴孩。
行乞无人顾,生于死更哀。
劝分遭吏毒,贫与富俱摧。
不任驱征役,相甘食弃骸。
一时轻转窜,几日可招徕。
汉诏先惩已,周官重理财。
忧勤劳主上,调燮仰元台。
倘及收麰麦,犹堪济草莱。
岁功曾预讲,国本在深培。
望望诸侯境,纷纷御史台。
岂无同志者,空复泪盈腮。
千里徐滕路,愁云惨不开。
使方求郡瘼,天未恤民灾。
饿殍填途卧,浮尸蔽水来。
图存归盗贼,忍爱鬻婴孩。
行乞无人顾,生于死更哀。
劝分遭吏毒,贫与富俱摧。
不任驱征役,相甘食弃骸。
一时轻转窜,几日可招徕。
汉诏先惩已,周官重理财。
忧勤劳主上,调燮仰元台。
倘及收麰麦,犹堪济草莱。
岁功曾预讲,国本在深培。
望望诸侯境,纷纷御史台。
岂无同志者,空复泪盈腮。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道中有感》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民生疾苦。诗人通过千里徐滕路上愁云惨淡的景象,表达了对地方官员未能有效解决百姓疾苦的忧虑。沿途可见饿殍遍野,浮尸蔽水,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出现了卖儿鬻女的悲惨景象。行乞之人无人问津,生与死的界限更加凄凉。
诗人批评官府对贫富差距的加剧和征役的严苛,导致民众忍饥挨饿,甚至不惜沦为盗贼。他期盼朝廷能及时采取措施,如汉代的惩治政策和周代的理财之道,以拯救民生。诗人希望丰收的季节能够带来一线生机,强调国家的根本在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诗中提到诸侯和御史台的职责,暗示了对地方治理和中央监察的期待,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同道者的期待落空的失望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明朝中期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诗人对改善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