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曲歌辞.金殿乐》
《杂曲歌辞.金殿乐》全文
唐 / 张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入夜秋砧动,千声起四邻。

不缘楼上月,应为陇头人。

(0)
注释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古人常用以寄托思乡之情。
四邻:四周邻居。
缘:因为。
楼上月:楼上的明月。
陇头人:边关的人,可能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翻译
夜晚时分,秋日的捣衣声响起,四面八方都能听见。
这声音并非源自楼上的明月,而是来自远方的边关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通过对砧声的刻画,传达了诗人特有的情感和哲理。首句“入夜秋砧动”,设置了一个静谧而又富有节奏感的夜晚场景,砧声在夜幕降临时响起,是一幅生动的秋夜图画。

接下来的“千声起四邻”,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这里,“四邻”指的是周围的环境,而“千声”则形象地表达了砧声在空中回荡,层次丰富,每个声音似乎都有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意。

第三句“不缘楼上月”,诗人通过否定来引出下文。这里的“不缘”意味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态度,不是简单地欣赏或追求那高悬夜空中的明月,而是在表达一种更为深远的向往。

最后一句“应为陇头人”,则揭示了诗人的情怀所系。这里的“陇头人”通常指的是边塞上守卫的士兵,而诗人此处所表达的,是对那些在边疆坚守职责、承受孤独与寒冷的人们的同情和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秋夜砧声,传递了诗人对于远方战士的思念,以及对月亮和夜晚的特殊感悟。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触及心灵深处的情感交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独具一格的意境构筑。

作者介绍
张祜

张祜
朝代:唐   字:承吉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生辰:hù)(约785年—849年?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猜你喜欢

游陕西登太行山感赋

陕城形势天下雄,河流滚滚与天通。

巍楼翼翼崤函关,时有舟楫泛其中。

北望太行势崇隆,千里叠巘望不穷,九秋万里起长风。

城头苍翠极太空,县衙池沼倚高墉。

河声岳色自雄濛,朝晖夕霭应接同。

老夫七十意与浓,东望崤函汉关封。

西顾桃林秦塞空,喟叹河山心有忡。

(0)

浣溪沙

曾识卢家玳瑁梁,觅巢新燕屡回翔。

不堪重问郁金堂。

今雨相看非旧雨,故乡罕乐况他乡。

人间何地著疏狂。

(0)

题残雷琴铭

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

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

(0)

杨花诗

歌残杨柳武昌城,扑面飞花管送迎。

三月水流春太老,六朝人去雪无声。

较量妾命谁当薄,吹落邻家尔许轻。

我住天涯最飘荡,看渠如此不胜情。

(0)

己亥杂诗·其一○六

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

寄语瞿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

(0)

己亥杂诗·其三十四

猛龙当年入海初,婆娑曾否有仓祛?

祇今旷劫重生后,尚识人间七体书。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