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筹堂见招·其六》
《答筹堂见招·其六》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谁谓长河不可通,只消送客一帆风。

故人别后情偏重,犹恐相逢是梦中。

(0)
鉴赏

这首诗《答筹堂见招(其六)》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诗中以“长河”为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距离,而“一帆风”则寓意着偶然的机会或命运的转折。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与友人分别后,心中对相聚的渴望与忧虑,以及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思考。

首句“谁谓长河不可通”,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质疑,暗示了人们对于相聚的渴望超越了现实的障碍。次句“只消送客一帆风”,则以轻盈之笔描绘了送别时的一丝希望,即通过偶然的机遇,或许能打破时空的壁垒,实现相聚的愿望。

后两句“故人别后情偏重,犹恐相逢是梦中”,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在与朋友分别之后,思念之情更加浓厚,甚至担心每一次的相遇都只是虚幻的梦境。这种担忧既是对现实与梦想之间界限的探索,也是对友情真挚与脆弱并存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它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探讨了人在面对时间和距离时的无力感与希望,以及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困惑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自天姥望天台·其二

两宿僧房病后身,高情聊与白云亲。

青山似画閒门少,红日如轮世路新。

吴楚地连多客户,潇湘天远有骚人。

南中岁晚饶风雨,爱听钟声报四邻。

(0)

次韵白雁二首·其二

来从星汉下潇湘,妆点枫林入醉乡。

锦字传情通万里,银筝移柱送斜行。

溶溶月色怜孤影,渺渺归心滞晚霜。

堪叹杨雄头尽白,惟将羽猎奏君王。

(0)

入平定州

雪拥频回马,山寒少见人。

岁长不记历,风暖即知春。

泉石谋生薄,烟霞即事新。

此中有真隐,能望岂能亲。

(0)

次荅姚子明石屏歌

乾坤奇秀皆储精,老我俨山偏多情。

是中犹有爱石癖,一见奇石双眼明。

十年去国行八省,参谒咨请兼逢迎。

晚蒙圣恩召自蜀,置之金马白玉京。

晨趋黄扉暮紫闼,左图右史心无营。

赐金月俸有馀镪,买得一屏当座横。

人言此屏本无价,我亦得意还若惊。

烟云缥缈天台路,岩壑隐映芙蓉城。

瑶池东来降王母,仙掌擘出烦巨灵。

有时坐对一长啸,便觉毛骨随风轻。

滇南蒙段昔开国,此石充贡万里程。

携归东海添秀气,聊与平泉作后尘。

得君长歌更增重,五色光燄辉文衡。

(0)

閒居三首·其三

画檐净流云,鲜月代秉烛。

上有梧树枝,下有寒泉绿。

夜深地复静,俯仰皆自足。

(0)

自出东郊插柳·其一

绕溪越陌渐成行,自笑闲身为柳忙。

安得好风兼好雨,催他踠地万条长。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