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其三》
《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其三》全文
清 / 许南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湖山原欲小勾留,无奈愁人倍有愁。

非是陶潜能卜宅,剧怜宋玉善悲秋。

功名险作焚身象,眷属浑如不系舟。

眼底沧桑无限感,西风不忍再登楼。

(0)
鉴赏

这首诗《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其三)》由许南英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情感深沉,意境丰富。诗人以游园为引子,抒发了对个人命运、世事变迁以及历史沧桑的感慨。

首句“湖山原欲小勾留”,描绘了诗人本想在湖光山色中稍作停留,享受片刻宁静的场景,然而“无奈愁人倍有愁”一句转折,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复杂情绪,即使面对美景也无法消解内心的愁绪。

接着,“非是陶潜能卜宅,剧怜宋玉善悲秋”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陶潜和宋玉,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同情与哀怜,宋玉的悲秋情怀在诗人这里得到了共鸣。

“功名险作焚身象,眷属浑如不系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功名利禄比作可能烧毁自己的火焰,暗示了对世俗追求的怀疑与厌倦;而“眷属浑如不系舟”则表达了对家庭与亲情的深刻忧虑,如同漂泊不定的船只,难以找到稳固的归宿。

最后,“眼底沧桑无限感,西风不忍再登楼”收束全诗,诗人面对眼前的变迁与无常,产生了无限感慨,甚至于连西风都不忍心再次登楼,仿佛在诉说对现实的无力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变迁以及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许南英

许南英
朝代:清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台湾安平人,号蕴白,别号“窥园主人”和“留发头陀”。台湾安平,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许南英作为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手中的笔也时时捕捉时代的脉搏。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李少卿宅除夜催妆

裴李门头车马盛,斗杓临晓欲东回。

天真都说妆前好,春色偷从夜半来。

园里花枝灯树合,月中人影鉴奁开。

诗家无自矜吟笔,不惜铅华不用催。

(0)

逍遥歌·其十九

含胎十月无休歇,或作金兮或似雪。

认取还丹莫乱求,猕猴水底弄明月。

(0)

虞美人·其四寄济川

乌皮白氎西窗暖。种种霜毛短。小春何处有梅花。

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殊方他日登楼句。

好在孤吟处。五年拚落醉魂中。

试觅酒垆陈迹、问黄公。

(0)

题晋王大令保母帖

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

一时耳目喜新异,九原谁复哀意如。

世人重艺不重义,每以好奇夸好事。

集古金石半丰碑,逝者似为书者累。

八百馀载四字全,政同悬崖三百年。

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兴怜。

但道青毡故家物,肯因陵谷怜枯骨。

耳孙犹尔况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

昭陵之盗犹兰亭,必无可欲乃妥灵。

黄閍前车已如此,安保金蝉之墓终弗毁。

(0)

浣溪沙

残日凭阑目断霞。寒林人静每归鸦。

小梅春早压群花。

一槛风声清玉管,数枝月影到窗纱。

隔帘时度暗香些。

(0)

临江仙·其六

纱帽篮舆青织盖,儿孙从我嬉游。

绿池红径雨初收。秾桃偏会笑,细柳几曾愁。

随分盘筵供笑语,花间社酒新篘。

踏歌起舞醉方休。陶潜能啸傲,贺老最风流。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