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仙·其五》
《临江仙·其五》全文
宋 / 石孝友   形式: 词  词牌: 临江仙

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

依稀绿惨更红羞。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

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

今宵独宿古江头。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

(0)
翻译
常常记得在梦云楼上的日子,灯火阑珊中迟迟不愿离去。
朦胧的绿色和红色交织,仿佛带着羞涩。泪水打湿了双颊,眉头紧锁像山峦般深沉的忧虑。
几片轻盈的船帆消失在天边,云涛烟浪中漫无边际。
今夜我独自宿在古老的江边。江水腥味,鱼菜市场近在眼前,风吹过,荻花飘落的洲渚显得凄凉。
注释
梦云楼:指梦境中的楼阁。
残灯:昏暗的灯火。
迟留:逗留,不愿离开。
绿惨更红羞:模糊的绿色和红色交织,形容情绪复杂。
露痕:泪水的痕迹。
山样两眉愁:形容眉头紧锁,愁绪深重。
轻帆:轻盈的船帆。
天际去:消失在天边。
古江头:古老的江边。
水腥:江水有腥味。
风碎:风吹得零散。
荻花洲:长满荻花的洲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石孝友的《临江仙》之五,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宿古江头时的孤寂与哀愁。

“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常常回忆起在云楼上的居住生活,那些夜晚伴着残灯而流连忘返的情景。梦云楼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空间,而残灯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

“依稀绿惨更红羞。”这个画面似乎是在描绘自然界中某种微妙的情境,绿和红色调交织在一起,不仅形容了景物,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变化。

“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和泪水。露痕指的是清晨的露珠,它们像泪痕一样滴落在花瓣上,而山样的两眉,则形容诗人深沉的忧虑。

“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这里描绘了一幅江景图:几只轻盈的小船远离而去,消失在天际,那些波澜、云雾和烟霞交织成一副动人的风景。诗人通过这份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的向往和心中的不定感。

“今宵独宿古江头。”这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是在一个古老的江边度过一个夜晚,独自一人。这一句增添了一种孤寂与沉思的氛围。

“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最后两句则描绘了江边的生活场景。水中的腥味和市场上卖的鱼菜,以及被风吹散的荻花,这些都是一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写照,它们共同构建了一幅古江头的平民生活图画。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独宿时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石孝友
朝代:宋   字:次仲   籍贯:江西南昌   生辰:1166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猜你喜欢

大海洞天留题

每见杭人说洞霄,恨无双翼兴飘飘。
恍观石势如蟠兽,静听泉声若春韶。
既想洞天多窈妙,更知仙境绝尘嚣。
官游到此劳人甚,准拟时来酌一瓢。

(0)

隐居凤山清明寺二首

日上钟未鸣,老僧睡犹熟。
谁是山中人,长享清明福。

(0)

耕图二十一首·登场

禾黍已登场,稍觉农事优。
黄云满高架,白水空西畴。
用此可卒岁,愿言免防秋。
太平本无象,村舍炊烟浮。

(0)

织图二十四首·上簇

采采绿叶空,翦翦白茅短。
撒簇轻放手,蚕老丝肠嫩。
山市浮晴岚,风日作妍暖。
会看茧如瓮,累累光眩眼。

(0)

耕图二十一首·拔秧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0)

耕图二十一首·三耘

农田亦甚劬,三复事耘耔。
经年苦艰食,喜见苗薿薿。
老农念一饱,对此出馋水。
愿天均雨暘,满野如云委。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