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虽苦亦何知,仕宦纷纷强此时。
旧学望君真短短,新诗爱我已枝枝。
清生野槛晨风远,暖度山窗昼日迟。
出处从今能自卜,不庸蓍蔡已无疑。
读书虽苦亦何知,仕宦纷纷强此时。
旧学望君真短短,新诗爱我已枝枝。
清生野槛晨风远,暖度山窗昼日迟。
出处从今能自卜,不庸蓍蔡已无疑。
这首诗《读书》由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读书与仕途选择的深刻思考。
首联“读书虽苦亦何知,仕宦纷纷强此时”,开篇即点明了读书的艰辛与不易,但同时也暗示了在追求功名的路上,这种苦楚是难以避免的。诗人以“何知”一词,既表达了对读书之苦的无奈,也暗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接受态度。
颔联“旧学望君真短短,新诗爱我已枝枝”,则进一步探讨了知识与情感的积累过程。这里,“旧学”与“新诗”分别代表了传统学问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认为,虽然旧有的学问可能显得简短,但正是这些基础构成了理解世界和自我表达的基石;而新诗的创作,则如同枝条般繁茂,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创造力的丰富与成长。
颈联“清生野槛晨风远,暖度山窗昼日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清晨的微风拂过野外的栏杆,远处的景色似乎更加清晰;午后阳光透过山窗,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温暖。这两句不仅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出处从今能自卜,不庸蓍蔡已无疑”,则是诗人对个人命运与选择的坚定表态。他相信,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归隐山林,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无需依赖占卜等迷信手段来决定。这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自由意志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读书、仕途、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知识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独立选择的向往。
路行僻处山山好,春到晴时物物佳。
秀色连云原上麦,清香夹道刺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