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高原处,揽辔问农父。
云不雨无妨,其意似资雨。
曾未数里遥,下隰多湿所。
农言不雨佳,雨实艰种黍。
以予观大局,麦苗已全吐。
大田亦种齐,雨不雨均可。
所廑在津门,疏涸功半补。
益以雨仍潦,安望春耕举。
迩日颇多风,时复霏塳土。
一幸不雨暂,一惧不雨久。
方寸万虑多,所从竟奚主。
然无非为民,杂言识心苦。
行过高原处,揽辔问农父。
云不雨无妨,其意似资雨。
曾未数里遥,下隰多湿所。
农言不雨佳,雨实艰种黍。
以予观大局,麦苗已全吐。
大田亦种齐,雨不雨均可。
所廑在津门,疏涸功半补。
益以雨仍潦,安望春耕举。
迩日颇多风,时复霏塳土。
一幸不雨暂,一惧不雨久。
方寸万虑多,所从竟奚主。
然无非为民,杂言识心苦。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杂言》。诗中描绘了皇帝对农业和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雨水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深刻理解。
首句“行过高原处,揽辔问农父”描绘了皇帝亲自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心。接着,“云不雨无妨,其意似资雨”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即使没有雨水,也认为大自然自有安排,预示着雨水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曾未数里遥,下隰多湿所”描述了农田的湿润状态,为后文讨论雨水对农作物的影响做了铺垫。“农言不雨佳,雨实艰种黍”则反映了农民对于雨水的复杂情感,既希望雨水带来丰收,又担心过多的雨水会损害作物。
“以予观大局,麦苗已全吐。大田亦种齐,雨不雨均可”展现了皇帝对农业生产的宏观视角,强调了雨水并非决定性因素,农作物的生长还需其他条件的配合。“所廑在津门,疏涸功半补。益以雨仍潦,安望春耕举”进一步阐述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即使雨水过多也可能导致涝灾,影响春耕。
“迩日颇多风,时复霏塳土。一幸不雨暂,一惧不雨久”反映了近期天气状况的多变,以及农民对雨水的期盼与担忧。“方寸万虑多,所从竟奚主”表达了皇帝面对复杂天气情况时内心的纠结与思考。
最后,“然无非为民,杂言识心苦”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皇帝的一切考虑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体现了他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农业生产和民生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他作为一位明君的仁政之心。
千年神物,是天宝元音,宣和遗谱。零乱金徽苦。
想阅遍繁华,蘧然今古。
流水高山,弹不尽、喁喁儿女。
当此际、燕市重游,白发郎官知汝。
续鸾胶,调凤咮,早韵磬、琤琮响泉凄楚。
百衲还堪鼓。似海岸窈冥,成连径去。
危柱哀弦,抵多少、惊沙飞雨。
再等到、蛇蚹纹成,又是几番旦暮。
钿合船唇,梳奁篷背,吟魂暗绕吴波。
唤玉招香,者番判醉红螺。
五湖心事三生约,奈量珠、十斛还多。
只匆匆,过眼惊鸿,瞥影如梭。
横塘七里相思水,悔重寻花影,携酒迟过。
凤泊鸾飘,而今绮思消磨。
西湖圆合鸳鸯梦,载春归、可倚新歌。
怅尊前,游倦樊川,双鬓先皤。
清露点银塘,纤叶擎来,匀圆漾寒翠。
颗颗空明,绿盘摇澹月,零乱光碎。
莫是宵深,鲛人泣、满承铅泪。
爱莹然、照夜星星,鸥鹭惊起。延伫。
越女停桡,氽素手低搴,湿了香袂。
还怕飘零,缀明珰、留待浣纱人至。
佩解湘湄,凌波杳、相思难寄。
又西风、吹泻一湖秋水。
十年才一觉,东华梦、依旧五云高。
忆雉尾春移,催吟芍药,魑头晚直,待赐樱桃。
天颜近,帐前兮玉弝,鞍侧委珠袍。
罢猎归来,远山当镜,承恩捧出,叠雪挥毫。
宋家墙东畔,窥闲丽,枉自暮暮朝朝。
身逐宫沟片叶,已怯波涛。
况爱闲多病,乡心易逐,阻风中酒,浪迹难招。
判共美人香草,零落江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