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举营巢债,才成作佛庐。
随堂展单钵,均是道人居。
数举营巢债,才成作佛庐。
随堂展单钵,均是道人居。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僧侣生活的图景。"数举营巢债,才成作佛庐"中的“数举”意味着多次筹备,“营巢债”则指建造鸟巢之类的住所,用以比喻建造寺院的艰难和细致。“才成作佛庐”表达了建造成本寺庙不易,需要长时间和精力。
“随堂展单钵,均是道人居”中的“随堂”指的是在各个殿堂,“展单钵”则是僧侣们的生活常态,即用简单的钵盂来进食。“均是道人居”强调了这些地方都是修行者居住的地方,体现了一种清贫和平等。
整体看,这两句诗通过对寺院建筑和僧侣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佛教文化中的简约与宁静,以及僧侣们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状态。
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边头。依旧防秋。
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将军入奏平燕策,持笏榻前亲指画。
天山热海在目中,下殿即日名烜赫。
驰出都门雪初霁,直过黄河冰未坼。
绣旗方掠桑乾渡,羽檄已入金台陌。
勇士如鹰健欲飞,孱王似兔何劳搦。
戎服押俘献庙社,正衙第赏颁诏册。
端门赐酺天下庆,御觞尚恨沧溟迮。
从来文吏喜相轻,聊遣濡毫书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