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鸿雁低,客子亦倦游。
忆昔少年时,风埃蔽貂裘。
欲办一束茅,不种千章楸。
黄鹄入鸡鹜,亦为饮啄谋。
岂有斗升水,能行千斛舟。
天寒鸿雁低,客子亦倦游。
忆昔少年时,风埃蔽貂裘。
欲办一束茅,不种千章楸。
黄鹄入鸡鹜,亦为饮啄谋。
岂有斗升水,能行千斛舟。
诗人通过对寒冷天气和疲惫客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在“忆昔少年时,风埃蔽貂裘”一句中,诗人回忆起年轻时那风霜兼程、英姿飒爽的模样,那时候即便是在尘土飞扬、寒风凛冽的环境下,也依然穿着华丽的貂皮大衣,展现出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欲办一束茅,不种千章楸”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并不执着,只愿意平淡地过简单的生活,不追求过度的物质积累。这里的“一束茅”和“千章楸”,分别象征着简单的生活需要和丰富的物质堆积,诗人的选择显得格外清醒且自在。
接着,“黄鹄入鸡鹜,亦为饮啄谋”则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算计与争斗感到不屑一顾。黄鹄(天鹅)和鸡鹜(家禽),在自然界中各有其生存方式,但诗人将这两者并列,暗示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人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奔波谋划。
最后,“岂有斗升水,能行千斛舟”则是用极端不可能的情景来强调某些事情的不切实际。斗升水代表了微不足道的力量,而千斛舟则象征着巨大的载重能力和远航的愿望。这句话表达的是,即便是一点点的努力,也难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诗人可能在通过这般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于某些过高期待或不切实际追求的无奈与嘲讽。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露。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诗人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对于未来可能性的深刻洞察。
万桂山之阴,小渠两三曲。
雨馀渠上行,瀰瀰春水绿。
邂逅同心人,散坐傍修竹。
殽核肆罗列,羽觞相驰逐。
人生无百年,胡为长局促。
放浪出形骸,泰然常自足。
停杯问古人,谁荣与谁辱。
永言谢世情,旷焉抱幽独。
夜来一沚雨,濯濯明新妆。
朝来一沚风,苒苒闻清香。
主人霄汉士,系出汝南房。
言爱君子花,卓彼草木场。
摇摇青玉佩,文采丹霞裳。
净植无纤尘,摩挲共沧浪。
岂无若耶舟,过眼矜年芳。
亦有泰华井,吐词落荒唐。
君家无极翁,故宅遥相望。
敬读爱莲文,手泽疑未亡。
溪堂白日远,庭草春风长。
倚歌赋莲沚,却愧通家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