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和育王十二题(其四)袈裟石》。诗中“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两句表达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人们逐渐对之产生信仰并朝拜的心情。"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被雕刻成佛像,仿佛也有了穿着袈裟的样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们对于信仰的执着与真诚,以及艺术创作时对自然物象的拟人化处理。整首诗借此表达了对佛教文化传播及其在中国根深蒂固的赞美之情。
老来风味,是事都无可。
只爱小书舟,剩围着、琅玕几个。
呼风约月,随分乐生涯,不羡富,不忧贫,不怕乌蟾堕。
三杯径醉,转觉乾坤大。
醉后百篇诗,尽从他、龙吟鹤和。
升沈万事,还与本来天,青云上,白云间,一任安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