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育王十二题·其四袈裟石》
《和育王十二题·其四袈裟石》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0)
注释
梵教:佛教。
一来:初次传入。
东:东方。
群心:众人的心。
日:每日,日益。
归向:向往。
土石:无生命的土和石头。
至:到。
无情:无情感。
也作:也仿佛。
披缁状:披上僧袍的样子(比喻被佛教影响)。
缁:黑色僧衣。
翻译
自佛教传入东方以来,众人心日益向往。
即使无情感的土石,也被赋予了僧侣般的风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和育王十二题(其四)袈裟石》。诗中“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两句表达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人们逐渐对之产生信仰并朝拜的心情。"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被雕刻成佛像,仿佛也有了穿着袈裟的样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们对于信仰的执着与真诚,以及艺术创作时对自然物象的拟人化处理。整首诗借此表达了对佛教文化传播及其在中国根深蒂固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杨柳清明近二首·其二

杨柳清明近,梨花气候寒。

谁家争蹴鞠,客子泪阑干。

茇舍凤栖小,芹泥燕子宽。

西湖吾旧梦,见说不堪看。

(0)

题天童

日日青鞋踏白沙,未应泛艇即灵槎。

雨溪清越鸣哀玉,风蔓蜿蜒动暗蛇。

晓润芝?挑秀茁,午香茶灶煮苍芽。

玲珑仙客知何在,千古烟霞自一家。

(0)

蓦山溪

老来风味,是事都无可。

只爱小书舟,剩围着、琅玕几个。

呼风约月,随分乐生涯,不羡富,不忧贫,不怕乌蟾堕。

三杯径醉,转觉乾坤大。

醉后百篇诗,尽从他、龙吟鹤和。

升沈万事,还与本来天,青云上,白云间,一任安排我。

(0)

寒食上巳杂吟八章·其六

新栽杨柳舞风弱,老去海棠烘日残。

且问笋根新茁几,护持留作钓鱼竿。

(0)

改作池亭子安弟赋二绝因和韵·其一

凌波微步玉亭亭,华艳深遮万盖青。

能使官曹饶野趣,小烦月斧敞风棂。

(0)

重游临武秀岩·其一

琼楼玉宇落荒村,鸡犬无声到洞门。

采凤久藏丹穴羽,青莲倒续华峰根。

笑谈疑有宫商应,剜刻浑无斧凿痕。

莫讶空中能卓立,亭亭一柱拄乾坤。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