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
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
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
谷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
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
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
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
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
谷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
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
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水带来的欢愉和解脱。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干旱与战争笼罩下的艰难生活,以及雨水到来后自然景物和人们心情的变化。
首句“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刻画了久旱之后天气的阴沉和太阳变得异常赤红,如同鲜血,这是对干旱环境的生动描写。紧接着,“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表达了由于旱灾而导致农业活动停止,以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则展现了巴蜀地区人民在干旱与战争双重压迫下的无奈与悲哀,他们甚至向大地哭诉,希望得到救赎。随后,“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描绘了一场夜幕降临时的及时甘霖,它不仅洗涤了大地,也象征着对过往罪错的一种宽恕。
“谷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则转向雨后农作物生长的情景,即使是旱季后的细微生机也未曾绝迹,而“恸哭厚土热”中的“热”字暗示了雨后大地仍旧保持着某种温度,这里的“沴气”指的是植物萌发的力量,虽小但不灭。
诗人接着提出了问题:“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渴望,以及希望能解开自己心中的忧虑与困顿。最后,“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和“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则是诗人对未来和平景象的展望,他希望通过自然之力,如同鞭策雷霆来清洗一切不祥。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雨水、土地和人民命运深切的关怀,以及对未来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燕嬉各异处,君子时以居。
虚堂背治开,面直东南隅。
林峦照几席,花木纷庭除。
委蛇外不烦,浩荡中有馀。
雄雄台府间,寂若山中庐。
美景开宴觞,清谈会宾裾。
孰穷吏隐趣,但见民情舒。
鄙夫不知要,仆仆困簿书。
左山丛古木,萦带多美竹。
右山少平地,硱磳断苍玉。
于此岂无竹,萧疏倚岩谷。
上参九顶道,俯浸青溪澳。
于彼岂无石,嵌崖大如屋。
景业读书处,基构有遗躅。
始吾购二山,何为不相属。
中间古兰若,台观当山腹。
岩洞九十七,龙蛇所潜伏。
昔人作轩榭,高深寄林麓。
我乃巢西崦,手自亲锄斸。
青溪漫无际,岛屿相重复。
雨馀山更佳,春流涨平峪。
下瞰池阳市,修烟弄芬馥。
大江天上来,淮山点眉绿。
老夫岂无意,落日傲鸿鹄。
东岭亦诛茆,小庵粗容足。
六峰引南睇,九华势相续。
白云与谁期,千载媚平陆。
清旷无俗韵,修明资远目。
去秋已种麦,今春复栽粟。
野老岂余欺,东坡幸膏沐。
二山谁与适,最与枯藤熟。
相见讵无人,顾我真麋鹿。
百年一瞬事,何暇知委曲。
得此化馀年,不问君平卜。
《初创二山》【宋·沈辽】左山丛古木,萦带多美竹。右山少平地,硱磳断苍玉。于此岂无竹,萧疏倚岩谷。上参九顶道,俯浸青溪澳。于彼岂无石,嵌崖大如屋。景业读书处,基构有遗躅。始吾购二山,何为不相属。中间古兰若,台观当山腹。岩洞九十七,龙蛇所潜伏。昔人作轩榭,高深寄林麓。我乃巢西崦,手自亲锄斸。青溪漫无际,岛屿相重复。雨馀山更佳,春流涨平峪。下瞰池阳市,修烟弄芬馥。大江天上来,淮山点眉绿。老夫岂无意,落日傲鸿鹄。东岭亦诛茆,小庵粗容足。六峰引南睇,九华势相续。白云与谁期,千载媚平陆。清旷无俗韵,修明资远目。去秋已种麦,今春复栽粟。野老岂余欺,东坡幸膏沐。二山谁与适,最与枯藤熟。相见讵无人,顾我真麋鹿。百年一瞬事,何暇知委曲。得此化馀年,不问君平卜。
https://shici.929r.com/shici/yX6aj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