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荥阳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
《荥阳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全文
清 / 邵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闻熹邑长范史遗,荒榛断垄霾残碑。

按出虎朝掘土得,为矼为碍吁可悲。

经国以礼刑罚省,想见政肃风清时。

迁槐里令辟书阻,不幸短命同吁嚱。

校尉牒下丞与尹,竖石坟道旌所司。

汉人质朴摈文饰,列传所阙名仍垂。

摩挲文字感时代,如我作吏颜忸怩。

方今吏局愈败坏,五蠹六虱织人儿。

催科踊跃盗党获,黉校修葺城垣随。

但无龃龉皆尤异,长官夸美无余词。

兴利革弊数大政,彼及民事咸缺亏。

吾闻循吏政浑穆,事如无事为无为。

春风韶煦物不觉,句出萌达皆转移。

龚黄仇卫人代远,姓氏寥落如娥羲。

润饰吏事湛经术,从政令亦远时宜。

汉家取士不拘格,牧羊牧豕执戟枝。

韩君昔丁熹平世,党锢幸不遭诋訾。

缓民急吏政本得,治谱千载无纷歧。

司隶校尉亦长者,风劝良吏屏阿私。

循吏少,民阜熙。循吏多,民怨咨。

吏书上考作郡去,黄金白银胡累累。

道旁碑石述惠政,姓氏不复居人知。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邵堂的《荥阳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描绘了一位古代循吏——闻熹邑长范史遗的事迹。诗中通过荒榛断垄和残碑的景象,暗示了范史遗的遗迹已显荒凉,但他的政绩却在挖掘中显现,反映出他为官清明,以礼法治国,使得政风肃清。然而,他在迁任槐里令时因书信阻挠而未能成行,令人惋惜其早逝。

诗中提到校尉和丞尹等人对范史遗的纪念,竖立石碑表彰其职责所在。尽管史书记载简略,但诗人抚摸碑文时深感时代的变迁,反思当下的吏治败坏。诗人批评当前官场弊端丛生,与范史遗的清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循吏如韩仁铭般的治理才能,即顺应民情,无为而治。

最后,诗人感叹像韩仁这样的循吏越来越少,而贪腐之风盛行,与范史遗的清明相比,显得格外刺眼。诗人呼吁恢复淳朴的吏治,推崇如韩仁那样的以民为本的官员,同时批评现实中官员追求功绩,忽视民生问题。整首诗以对古代循吏的怀念和对现实吏治的批判,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邵堂
朝代:清

邵堂,字无斁,号子山,青浦人。嘉庆丁丑进士,官汜水知县。有《大小雅堂集》。
猜你喜欢

九日登台城豁蒙楼香涛制军督江时建

江湖收一楼,付与后人游。

兵马逢佳节,登临小九州。

更无风雨至,一荡古今愁。

我亦傍观者,何心问弈秋。

(0)

春日漫兴

坐久东风里,春来病骨轻。

幽山众木秀,读书门户清。

细雨落春水,空林啼黄莺。

暮色草际来,夕岚檐下生。

高藤夜发花,月下多蜂声。

秉烛但清饮,春山生夕明。

张翰但杯酒,宁知身后名。

(0)

癸丑北游诗五十首选二十四·其十五

驿路诸陵墓,周秦复汉唐。

至今闻父老,闲与说兴亡。

灞上屯兵甲,关中可帝王。

岂无娄敬策,时代异高皇。

(0)

寄李生汉中

家在南山深处住,一琴一鹤送君回。

褒城雨过风烟捲,斜谷云深人马来。

远路春归蓟北树,故宫花发柏梁台。

高楼独上王孙去,栏外江流去不回。

(0)

次伯严九江舟中见寄韵

我已无言类楚囚,羡君诗思满归舟。

狂耽白堕湔尘梦,独倚黄花惜剩秋。

几悲心期存故国,聊从物外觅真游。

空江日落愁何极,芦荻萧萧亦白头。

(0)

简伯福

揽涕诵小雅,殷忧赋大东。

溺饥宁我独,哀乐几人同。

大泽龙蛇斗,深山草木空。

不堪家国恨,奚暇泣途穷。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