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湖夹两山,地势倍周匝。
左有放鹤亭,右有宝俶塔。
吟啸出其间,高岸为之答。
醉叱使退归,我亦素娴习。
无乃孤山孤,生性未能合。
樵歌起山头,竟不暇应接。
里湖夹两山,地势倍周匝。
左有放鹤亭,右有宝俶塔。
吟啸出其间,高岸为之答。
醉叱使退归,我亦素娴习。
无乃孤山孤,生性未能合。
樵歌起山头,竟不暇应接。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畔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泛舟西湖的悠闲生活。诗中运用了“里湖”、“两山”、“放鹤亭”、“宝俶塔”等西湖标志性景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里湖夹两山,地势倍周匝”,开篇即以山水相依的景象勾勒出西湖的独特地理风貌,山环水绕,景色宜人。“左有放鹤亭,右有宝俶塔”,进一步点明了西湖边的人文景观,放鹤亭与宝俶塔作为西湖的著名景点,增添了诗的意境和历史感。
“吟啸出其间,高岸为之答”,诗人与友人在湖中吟诗长啸,仿佛与周围的山峦产生了共鸣,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醉叱使退归,我亦素娴习”,描述了诗人与友人饮酒畅谈后,意犹未尽,但又适时收束,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无乃孤山孤,生性未能合”,诗人借孤山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身处繁华之地,却保持独立个性,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樵歌起山头,竟不暇应接”,最后以山间樵夫的歌声为背景,衬托出诗人与友人泛舟西湖时的宁静与悠然,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清末文人雅士追求自然美、享受生活情趣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