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浅处认牙签,朗朗真宜众目瞻。
波抉晴滩初纸拂,露研春草有花黏。
萧萧竹借凌霄管,软软沙铺对岸缣。
全力拓开周万里,精神更聚在毫尖。
白云浅处认牙签,朗朗真宜众目瞻。
波抉晴滩初纸拂,露研春草有花黏。
萧萧竹借凌霄管,软软沙铺对岸缣。
全力拓开周万里,精神更聚在毫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诗人以白云为背景,将书法艺术中的牙签与笔墨活动巧妙结合。"白云浅处认牙签",形象地写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牙签般的笔轻轻提按,犹如在云间游走。"朗朗真宜众目瞻",强调了书法的清晰和观赏价值,仿佛在众人眼前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比喻,细致描绘了书写的过程:笔尖在晴天的沙滩上轻轻掠过,如同纸张初被拂拭,露水滋润的春草上,墨迹带着花香沾染。"萧萧竹借凌霄管",将竹管与书法的气韵相联,竹声与笔势相融,增添了诗意。"软软沙铺对岸缣",则以细腻的触感描绘出纸张的质感,对岸的沙地仿佛铺展着洁白的丝绸。
最后两句"全力拓开周万里,精神更聚在毫尖",表达了书法的力度与意境,笔力如行云流水,覆盖广阔,而精髓却凝聚于笔端,展现了书法家的技艺和精神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书法艺术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赞美了书法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不尽凄凉意,更那堪数峰荒翠,霜林如醉。
送我归京曾几日,今又送君去矣。
算人世别离而已。
客去楼空千里目,正一江秋水斜阳底。
摇落恨,空相对。年来我亦风云气。
寄閒情金樽低酌,危栏孤倚。
都道新丝容易买,脱手何从绣起。
谁识得马周心事,自古英雄无长策,纵因人成事终非计。
天下事,销魂耳。
走天涯,楚江淮甸,经年都没人问。
一宵能做多回梦,休待梦残人醒。
春易尽,偏不著,断鸿离燕通声信。
此情难忍,是恼我太深,抛伊太久,温婉变成恨。
吴江外,今夕霜风正冷。雨灯剔断红晕。
龙香凤嘴平分久,休把愁妆重整。
留玉镜,只照我时多,共照终无分。
蜀山云暝,欲写断肠书,千山万水,没地寻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