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百步街岭游过云岩潺湲洞小四窗六龙泉佛手岩三峡再来石诸胜二章·其一》
《自百步街岭游过云岩潺湲洞小四窗六龙泉佛手岩三峡再来石诸胜二章·其一》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众妙归一宗,始形佛力大。

食肉从屠门,有腹谁忍饿?

平等诸法相,百舌辨难破。

色界虽华鬘,空空与之化。

撒掌投祗林,随宜憩台榭。

选胜同辨材,形义确无借。

为石必赴高,是泉尽趋下。

容有穿凿存,固堪矫揉谢。

病僧不顾人,竹阴裹云卧。

彼且息彼筇,吾自啖吾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自然景观时的感悟和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首句“众妙归一宗,始形佛力大”表达了万物归一,佛力伟大的哲学观点。接着,“食肉从屠门,有腹谁忍饿?”通过对比食肉与忍受饥饿,探讨了慈悲与节制的主题。随后,“平等诸法相,百舌辨难破”强调了佛法的平等性和深奥性,即使是百舌也难以完全解释。

“色界虽华鬘,空空与之化”则将色界(物质世界)与空性(佛教中的空无)进行对比,暗示了物质世界的虚幻和空性的本质。接下来的“撒掌投祗林,随宜憩台榭”描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自由与放松,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选胜同辨材,形义确无借”表明作者在选择胜地时,注重的是内在的意义而非外在的形式。接下来的“为石必赴高,是泉尽趋下”运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的追求与方向,石头追求高处,泉水流向低处,象征着不同的目标与路径。

“容有穿凿存,固堪矫揉谢”表达了对刻意雕琢或过分修饰的反感,认为自然之美在于其本真与纯粹。最后,“病僧不顾人,竹阴裹云卧。彼且息彼筇,吾自啖吾蔗”描绘了一位病态和尚在竹林中休息,而诗人则独自品尝甘蔗的情景,体现了个人的独立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的描绘、佛教哲学的思考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赵主簿以许旌阳李八百像刻来因得二首·其一

眇眇西山路,谁知许旌阳。

馀事断蛟尔,剑气聊自藏。

群阴养魑魅,往往常披猖。

安得从其游,像刻不可忘。

君能一吊古,摹遗劳持将。

定非凡子须,相与弥慨慷。

(0)

二十七日同伯皋宿真隐二十八日寒食观昌甫诗恭叔所题字观中两树辛夷花甚大道士抚琴试新茗

风日明寒食,古观辛夷花。

冉冉山势转,寂寂溪流斜。

摩挲旧题字,故人天之涯。

尚馀子皋子,与我同咨嗟。

素抱安用摅,清弹啜新茶。

(0)

二十八日过器远是日生朝且有淮总之辟

驱车吴山道,西指咸阳桥。

南风吹酒醒,何以永今朝。

主人千岁期,双鬓绿不凋。

良集纪初度,鹏翼当扶摇。

京城峙三都,郁乎何岧峣。

勉赋从军诗,铁马鸣萧萧。

(0)

喜赵十访昌甫

君再到章泉,我愧未能往。

玉田金仙路,薰风满林荡。

殷勤好寄声,不必论识赏。

药饵何关心,茶瓜姑抵掌。

村虚晓雾昏,山危夜泉响。

翁弟亦皤然,梅天苗更长。

(0)

斯远云閒睡醉天下之至乐也约各赋一首寄昌甫·其三

陶陶兀兀里,浑涵忘所知。

恍如天地初,清浊未剖时。

人苦前识尔,触物劳心思。

弃置便弃置,况此有酒卮。

一酌入醺酣,重觞到淋漓。

勿苦事边幅,醒将何所为。

(0)

拂松阁

太白孰可作,五松自青山。

关关鸟飞集,冉冉云往还。

时世有今古,客意徒悲欢。

我来见令君,弦歌游其间。

醉袖舞回时,俗眼应不看。

人韵乃如许,结阁横朱栏。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