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后无诗亦可忧,人言赋者古诗流。
欲闻正始今安在,须向先秦以上求。
玄酒大羹存至味,子虚亡是谩相酬。
万人丛里谁人晓,独有夫君暗点头。
删后无诗亦可忧,人言赋者古诗流。
欲闻正始今安在,须向先秦以上求。
玄酒大羹存至味,子虚亡是谩相酬。
万人丛里谁人晓,独有夫君暗点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继祖的作品,名为《次韵答李孟达通判索鄙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诗艺术的尊崇和自我诗歌创作的困惑与无奈。
"删后无诗亦可忧,人言赋者古诗流。"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经历了编辑和删改之后,仍旧感到诗意的匮乏,同时也意识到古代的赋体诗歌流传至今,显示出对古典文学的崇敬之情。
"欲闻正始今安在,须向先秦以上求。"
这里“正始”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年号(公元240-249年),而“先秦”则是指秦朝以前的时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追寻之情,以及对于文学源头的探索。
"玄酒大羹存至味,子虚亡是谩相酬。"
这两句运用了“玄酒”和“大羹”的意象,传达了一种高洁与纯粹的情感。“子虚”指的是古代贤人,而“谩相酬”则表达了一种互相唱酬诗歌的场景。
"万人丛里谁人晓,独有夫君暗点头。"
这两句诗中,“万人丛里”形容众多的人群中难以找到真正理解自己诗意的人,而“独有夫君暗点头”则指出了在这些人之外,只有某位尊敬的前辈(夫君)能够默默地表示理解和赞同。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学的追忆与现代创作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个人才华未被世人认识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真正能理解自己艺术的人的渴望和期待。
此日登高节,东篱菊正花。
满园香似麝,千本直如麻。
斸出从园脚,移来傍水涯。
高情盟晚节,好景殿年华。
富贵惭曹植,疏狂笑孟嘉。
金铃低护雀,湘竹细分虾。
喜入徵君眼,慵簪美妓丫。
古词翻曲谱,新调入筝琶。
酒艳流琼液,花光绚彩霞。
环亭诸品植,压帽数枝斜。
脆管初喧席,寒蜂正恋葩。
弁欹从客笑,句就任渠誇。
正味轻椒桂,馀甘溢齿牙。
情酣非为酒,神醒尚宜茶。
忘势情偏洽,崇儒礼莫加。
吟长香易烬,令急鼓频挝。
宴晚烧高烛,归时驾小车。
衣冠叨盛会,辞翰愧名家。
货色非吾事,游畋肯自奢。
好怀聊共适,内酝不须赊。
高宴如凌汉,清游似泛槎。
飞觞劳侍史,协律付官娃。
挥笔疑神助,淋漓墨点鸦。
《和赏菊与长史吴元素游正固纪善汤以脩伴读强景明联句》【明·朱诚泳】此日登高节,东篱菊正花。满园香似麝,千本直如麻。斸出从园脚,移来傍水涯。高情盟晚节,好景殿年华。富贵惭曹植,疏狂笑孟嘉。金铃低护雀,湘竹细分虾。喜入徵君眼,慵簪美妓丫。古词翻曲谱,新调入筝琶。酒艳流琼液,花光绚彩霞。环亭诸品植,压帽数枝斜。脆管初喧席,寒蜂正恋葩。弁欹从客笑,句就任渠誇。正味轻椒桂,馀甘溢齿牙。情酣非为酒,神醒尚宜茶。忘势情偏洽,崇儒礼莫加。吟长香易烬,令急鼓频挝。宴晚烧高烛,归时驾小车。衣冠叨盛会,辞翰愧名家。货色非吾事,游畋肯自奢。好怀聊共适,内酝不须赊。高宴如凌汉,清游似泛槎。飞觞劳侍史,协律付官娃。挥笔疑神助,淋漓墨点鸦。
https://shici.929r.com/shici/ULfP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