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谷既深入,高山复㠝岏。
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
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
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
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
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
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
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土谷既深入,高山复㠝岏。
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
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
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
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
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
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
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这首元末明初徐贲的《晋冀纪行十四首(其十二)十八盘》描绘了诗人深入险峻山区的艰难旅程。首句“土谷既深入,高山复㠝岏”展现了山势的险峻,道路蜿蜒深入山谷之中,山峰重叠,显得崎岖不平。接下来的“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进一步刻画了路径狭窄且坡度陡峭,仅容百尺之路,还要经历十八个盘旋。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行走过程中的困难:“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暗示着下方深不见底的沟壑和令人眩晕的陡峭。沿途“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行走时要小心翼翼,担心脚下不稳。工具如“长镵”难以依赖,只能依靠藤蔓攀爬,但“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表达了对安全的忧虑。
诗人内心的感受通过“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表达出来,每一步都充满了担忧,行动缓慢如同老人。他感到“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紧张到几乎心胆俱裂,寒意直透骨髓。在这样的困境中,“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诗人连自身的恐惧都顾不上,更无暇感叹。
最后,诗人总结道:“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这是他一生中从未体验过的艰难,此刻才深刻体会到行走之路的艰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勇气,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反思。
故人深住白云隈,欲到何因只寄梅。
岁晚观山吾独立,泥中骑马子能来。
转头不觉三年别,病眼相看一笑开。
说似少陵真句法,未应言下更空回。
道是春来早,如何未见春。
小桃三四点,偏报有情人。
芙蓉得雨一齐开,开尽秋花客不来。
到得客来花已老,晚妆犹可两三杯。
吾父先归吾未可,吾母已行犹顾我。
儿女喜归未鲜悲,我愁安得似儿痴。
墙头人看不须羡,居者那知行者叹。
昨日幸晴今又雨,天公管得行人苦。
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
人家养子要作官,吾亲此行谁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