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闽中道,偏谙物外情。
田从山下种,船向石棱行。
海味空多族,榕根尽倒生。
连城公馆好,驿使远相迎。
自入闽中道,偏谙物外情。
田从山下种,船向石棱行。
海味空多族,榕根尽倒生。
连城公馆好,驿使远相迎。
此诗《入闽》由明代诗人萧岐所作,描绘了诗人进入福建地区后所见的独特景象与感受。
首句“自入闽中道,偏谙物外情。”开篇点题,诗人从进入福建开始,便对这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这里的“物外情”不仅指自然界的奇观,也包含了地方特有的风土人情。
接着,“田从山下种,船向石棱行。”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福建山区农业与水上交通的特点。山地农业与水路运输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在行进中观察到这些独特的生产方式,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入了解。
“海味空多族,榕根尽倒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福建沿海地区的特色。福建临海,渔业资源丰富,但“海味空多族”似乎暗含了一种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感慨或忧虑。同时,“榕根尽倒生”则形象地展示了榕树在福建的广泛分布与生命力之强,榕树以其独特的生长习性,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连城公馆好,驿使远相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福建连城这一地方的赞赏之情。连城作为地名,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而“驿使远相迎”则体现了古代福建地区发达的驿站系统,以及当地人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福建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农业生产、海洋资源以及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感和深刻理解。
刘侯意气天下无,惠我宝剑来昆吾。
腰间斜解虎头绶,鱼皮缠鞘苍波粗。
铸炼自是神明力,欧冶已死风胡徂。
泰山为砥作平地,东海出淬苍鳞枯。
星迎宝锷孤光动,赤帝篆文留其肤。
天地相视忽改色,树木惨怛风号呼。
空山日暮熊兕走,蛟腾鲸骇翻江湖。
黄云古垒结不散,寒䲭啸雨愁荒芜。
忆昨边烽接天起,关城不守失边鄙。
天子忧惶费经理,今虽扫逐犹未已。
国无守臣国之耻,刘侯刘侯莫轻拟。
元也关中豪杰士,只今契会风尘里。
酒酣击剑哀歌起,扬眉结义从此始,万里同行报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