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初解缆,南浦遂离群。
出没同洲岛,沿洄异渚濆。
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
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
奔涛上漫漫,积水下沄沄。
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
离离间远树,蔼蔼没遥氛。
地上巴陵道,星连牛斗文。
孤狖啼寒月,哀鸿叫断云。
仙舟不可见,摇思坐氛氲。
东岩初解缆,南浦遂离群。
出没同洲岛,沿洄异渚濆。
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
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
奔涛上漫漫,积水下沄沄。
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
离离间远树,蔼蔼没遥氛。
地上巴陵道,星连牛斗文。
孤狖啼寒月,哀鸿叫断云。
仙舟不可见,摇思坐氛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差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开篇“东岩初解缆,南浦遂离群”两句,勾勒出一幅船只启航的生动图景,其中“初解缆”和“遂离群”分别描绘了船只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以及与岸上人群渐行渐远的情形。
接下来的“出没同洲岛,沿洄异渚濆”两句,则以水面上的波光粼粼和河岸间的曲折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船只在水中的移动轨迹。这里,“出没同洲岛”表明船只与岛屿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而“沿洄异渚濆”则形象地描绘了河流两岸景物的多样性。
至于“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则是诗人对已经看不见的船只和人群发出了感慨。这里,“风烟犹可望”表达了视线上的模糊与遥远,而“歌笑浩难闻”则透露出一种无法听清的寂寞和留恋。
诗中后续部分,如“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通过山峦蜿蜒、日光斜照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空间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动感。紧接着的“奔涛上漫漫,积水下沄沄”则以奔腾不息的河水和静止不动的湖泊,塑造出一个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的自然景观。
在接近尾声的“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中,“倏忽犹疑及”表达了时间流逝的迅速和不易察觉,而“差池复两分”则是对距离感的一种强调。紧随其后的“离离间远树,蔼蔼没遥氛”更深化了这种空间上的隔绝和心灵上的孤寂。
诗的最后几句“地上巴陵道,星连牛斗文。孤狖啼寒月,哀鸿叫断云。”以宏伟壮观的地貌、天象和鸟鸣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其中“巴陵道”、“牛斗文”等形象,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隐含着诗人对于友情深远、难以相见的无限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诗中不断出现的地理隔绝、时间流逝以及视听上的模糊与遥远,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深处的一种投影,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抒写情感时的婉约与深邃。
随车甘雨应精祈,乐岁礼年喜有期。
草色青青连粟垄,竹声细细想荷池。
欣逢山路花开日,正值田家酒熟时。
准拟明朝风日好,野桃应有未开枝。
作诗愧才悭,徒勤再三请。
一聆咸池奏,顿觉哇淫静。
恶句如恶人,浪出必遭屏。
君诗似澄江,万里无滓泞。
我诗昩格律,聒耳类蛙黾。
苏公经行地,亭宇稍葺整。
方池湛寒碧,曾照东坡影。
新诗与妙画,千载未为永。
不闻宗庙器,傍欲间瓦皿。
吾徒且加餐,今古屈伸顷。
何如弃寸绳,要出千尺井。
蓬莱隔弱水,未易凌倒景。
时能访幽独,论文具醪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