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帽棕鞋,溪翁园叟,六枝灵寿藤稳。
临水登山,寻花踏月,鹤鹿衔芝相引。
共说升平事,同看遍、晚松朝槿。
喜无杂姓幽栖,敢说一家肥遁。
正德年间诸老,算比并前贤,后先招引。
宗法家规,衣冠礼让,伯仲儿孙相准。
耆旧黄山录,羡遗韵、风流未尽。
入画须眉,尽人摹作真本。
桐帽棕鞋,溪翁园叟,六枝灵寿藤稳。
临水登山,寻花踏月,鹤鹿衔芝相引。
共说升平事,同看遍、晚松朝槿。
喜无杂姓幽栖,敢说一家肥遁。
正德年间诸老,算比并前贤,后先招引。
宗法家规,衣冠礼让,伯仲儿孙相准。
耆旧黄山录,羡遗韵、风流未尽。
入画须眉,尽人摹作真本。
这首《探春慢》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恬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中以“桐帽棕鞋”、“溪翁园叟”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两位隐居山林的老者,身着简朴的服饰,脚踏自然之物,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
“六枝灵寿藤稳”,灵寿藤是古代文人用来支撑杖头的藤条,此处象征着老者的长寿与稳健。紧随其后的“临水登山,寻花踏月,鹤鹿衔芝相引”,则展现了他们游历山水,赏花观月,与自然界的生灵和谐共处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共说升平事,同看遍、晚松朝槿”,老人们在闲谈中分享着太平盛世的美好,观察着四季更迭中的自然景象,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接着,“喜无杂姓幽栖,敢说一家肥遁”,表达了他们远离尘嚣,独享宁静生活的喜悦,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正德年间诸老,算比并前贤,后先招引”,这里提到的“正德年间”指的是明代正德皇帝时期,诗人将这些隐居的老者与历史上的贤士相提并论,赞美他们的智慧与品格。接下来,“宗法家规,衣冠礼让,伯仲儿孙相准”,强调了家族的规矩与礼仪,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社会伦理。
最后,“耆旧黄山录,羡遗韵、风流未尽。入画须眉,尽人摹作真本”,诗人表达了对这些老者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风度与事迹如同黄山一般,令人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这些人物的故事和形象可以成为后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隐逸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家族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