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花引·其二南中寄茶果至》
《梅花引·其二南中寄茶果至》全文
清 / 樊增祥   形式: 词

把瑶函。念家山。十八荔娘红玉酣。味如兰。味如兰。

亲叉镴瓶一瓯春雪甘。霜林何日红于酒。

更将百颗题书后。忆江南。忆江南。

玉破鲈鱼,不如金破柑。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所作的《梅花引·其二·南中寄茶果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远方寄来的茶果,尤其是荔娘红玉般的荔枝,其味道如同兰花般芬芳。他想象着霜林的红艳可能胜过美酒,甚至期待在荔果上题写诗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把瑶函,念家山",开篇即传达出诗人拆开包裹,遥想故乡的情感。"十八荔娘红玉酣",运用比喻,将荔枝比作十八位美貌女子醉态可掬,形象生动。"味如兰,味如兰",反复强调荔枝的香甜,仿佛能闻到其独特的兰花香气。

"亲叉镴瓶一瓯春雪甘",进一步描绘品饮荔枝的场景,以春雪形容其甘甜,犹如品尝春天的白雪。"霜林何日红于酒",则借霜林之红与酒相比,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向往。

最后三句"忆江南,忆江南。玉破鲈鱼,不如金破柑",直接抒发对江南的怀念,认为即使鲈鱼之美也无法比拟收到的柑橘带来的喜悦,表达了对远方亲友和家乡的深深眷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寄送的茶果寄托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樊增祥

樊增祥
朝代:清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
猜你喜欢

三妹德馨殁于去春二月今夏家人忆之皆为涕零哀死者之早夭遗生者之永思伤哉此情用托斯篇并示吉侯弟

昭昭白日光,夜台不蒙辉。

冥冥泉下人,讵识生者悲。

和风扇春林,病叶忽辞枝。

大化有逸顺,庸情安可知。

忆昔送将归,不谓成永辞。

奄忽岁已迁,家人空馀思。

宿莽回青阳,蛰魄无骇时。

彭、聃以为天,斯理谁能齐。

悲来时涕零,援笔空复词。

(0)

忆巢燕

旧垒已无地,归时敢望归。

空馀将子意,难傍故檐飞。

天地还春色,兵戈未息机。

余怀不可遣,为尔一沾衣。

(0)

读班大家传有感

忆昔侍笔砚,群籍纷披搜。

我母时禁止,夺书或父尤。

父时告我母,曾闻大家不。

表志迈迁史,笔削追《春秋》。

六宫席前拜,融续门下收。

子成荷母荫,亦封关内侯。

而我闻之喜,逸气同云遒。

迄今读其书,颜色惨以愀。

史必三长具,宁独词藻优。

倢伃固家学,左谢安能俦。

我才远不逮,古人良可求。

勖哉闺门内,掩卷神与游。

(0)

问园閒坐

忘此是何地,坐成幽绝境。

苔纹上石壁,泉响落古井。

深树绿如屏,朱白渐疏整。

斜阳日日来,画我园林影。

(0)

采莲词偕伯嫂分韵同作

吴姬采莲漾银塘,打桨惊起双鸳鸯。

鸳鸯飞散入远沚,千柄红莲绿云里。

绿云覆渚菡萏秋,花开出水过人头。

过人头,入花去,棹讴一曲不知处。

折得莲花笑语归,香风一剪吹罗衣。

(0)

癸卯病后作·其一

六月既望后,二竖忽来侵。

日神游房栊,夜鬼窥窗棂。

疾来如水火,势急空刀针。

饥饱俱不知,魂魄将归阴。

儿女绕床泣,亲邻亦惊心。

岂愿重生世,一息延至今。

所望儿成立,不妨衰病临。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