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罗隐题诗石》
《罗隐题诗石》全文
宋 / 陈宋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诗名鼎鼎号三罗,藜杖经从石上过。

铁画银钩难辨认,雨霖日炙莫镌磨。

幽泉添砚潺湲响,明月生波感慨多。

小立西风吹鬓发,碧罗深处听渔歌。

(0)
翻译
他以鼎鼎有名的三罗之名著称,常拄藜杖走过石头路。
铁刻画痕如银钩难以辨识,无论是雨淋还是日晒都不可磨灭。
清泉注入砚池发出潺潺水声,明亮的月光照在水面引人深思。
独自站在秋风中,让鬓发随风飘动,倾听碧绿竹林深处的渔歌。
注释
鼎鼎:非常出名。
三罗:诗人或作品的别称。
藜杖:藜茎制成的手杖。
石上过:走过石头路。
铁画银钩:形容铁刻画痕清晰如银钩。
辨认:识别。
雨霖:雨水淋湿。
日炙:阳光照射。
幽泉:隐蔽的泉水。
潺湲响:流水声。
感慨多:感触颇多。
小立:站立片刻。
西风:秋风。
鬓发:两鬓的头发。
碧罗深处:绿色竹林深处。
渔歌:渔民的歌声。
鉴赏

这首诗名为《罗隐题诗石》,作者陈宋辅是宋代文人。诗中通过描绘一块刻有罗隐诗句的石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诗名鼎鼎号三罗”,暗示了罗隐诗作的声誉和数量之多。接下来,“藜杖经从石上过”描绘了诗人持藜杖走过石上的场景,流露出岁月沧桑之感。

“铁画银钩难辨认,雨霖日炙莫镌磨”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石刻字迹历经风雨侵蚀,难以辨识的状况,暗含对时光流逝和历史痕迹的感慨。诗人接着写到“幽泉添砚潺湲响,明月生波感慨多”,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借泉水声和月光波纹表达深沉的思绪。

最后,“小立西风吹鬓发,碧罗深处听渔歌”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任凭西风拂面,倾听远处渔歌的宁静画面,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石刻为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历史沉淀和人生况味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陈宋辅
朝代:宋

陈宋辅,字公弼,宁德(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官郴州教授。明万历《宁德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登宜春卫公岩

卫公旧日读书处,濩落孤亭紫翠中。

野迥虹光分暮雨,天晴木叶响秋风。

武皇国势资雄略,牛党私仇累至公。

论定是非谁复在,晨钟空托梵王宫。

(0)

寄友

江波茫茫雪千顷,斜阳闪闪归帆影。

行人过尽不逢君,绿酒满杯谁共饮。

飞光如水不可留,思君如仙不可求。

风捲落红千万片,满空散作相思愁。

(0)

送远曲

为君治行近一月,今晨竟作匆匆别。

枕边纨扇镜中花,一时尽变伤心色。

妾虽不见边城秋,君亦不识空闺愁。

忆君便如君忆妾,双泪岂为他人流。

才貌如君长刺促,少年心事何时足。

归期未定须寄书,误人莫误灯花卜。

(0)

语童子

童子携春衫,好去换春酿。

邻翁来相过,林泉共幽赏。

移席近花间,题诗在竹上。

垂老惜交情,毋令默惆怅。

(0)

送罗彦思往闽中候迎大父

天伦有真乐,家庆传新图。

人生百年内,于焉始为娱。

尔翁老京国,风霜摇鬓须。

尔父奉慈帏,干戈沈里闾。

岂无饘与粥,朝夕不得俱。

眼穿孤飞云,心折反哺乌。

近者消息真,万里神明扶。

沈思供子职,内外悬君躯。

投袂出门去,父命何勤渠。

朝迎暮望返,少壮轻畏途。

见翁问起居,同舍相惊呼。

孙已如翁长,子应似翁臞。

时危久离别,会面当何如?

归期谅不远,春酒为君酤。

再拜千岁寿,亲戚多欢愉。

卿相何足道,胜事世所无。

愿言慎前路,明发毋踌蹰。

(0)

雪舫夜坐

野人雪舫大如斗,中有六尺枯藤床。

一窗灯火夜淡淡,满园风雨春茫茫。

杏花已开江草短,燕子未来杨叶黄。

湖山秀色可揽结,明朝归去聊徜徉。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